【明報專訊】公立醫院人手捉襟見肘,未來情G料持續。據悉,醫院管理局已估算兩個「十年建院計劃」所需新增人手,料至2035年額外需2000名醫生,即使增醫生學額、重聘退休醫生及引入海外醫生,仍缺500至600人;消息稱需考慮放寬海外醫生來港門檻。不過,面對免試引入醫生建議,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劉澤星認為要保持執業試。
明報記者
政府會每3年計算醫護人力,據悉,明年會有最新推算,而醫管局已完成兩個「十年建院計劃」所需新增人手的估算,料至2035年額外需2000名醫生,但若考慮增加醫生學額、重聘退休醫生及引入海外醫生,則欠500至600人,如有限度註冊制可放寬,欠醫生數字可再收窄。
放寬有限度註冊 欠缺可收窄
有熟悉公立醫院運作的人表示,去年將有限度註冊年期由一年加至三年,再加上部分專科願提供培訓,未來具5年經驗海外醫生又可升為副顧問醫生,有效吸引海外醫生來港,2019至20年度已有20多名海外醫生申請到公院的急症、麻醉、病理、放射、內科、神經外科等。他建議再放寬有限度註冊,讓公院的中期專科資歷海外醫生,在港考獲執業試兼公院滿3年後免實習;另來自醫專認可醫學院的海外專科醫生,在公院滿3年或5年,可免試註冊。他稱英、澳有不少醫生有興趣來港,「若再做這兩招,料有更多醫生來港」,並可保持醫生質素。
民建聯及民主黨提出不同方式免試引入海外醫生。醫學專科學院主席劉澤星昨表示,醫專支持以任何方法改善醫療系統人手問題,但保持醫生水準很重要。被問如何保持水準,免考執業試是否方法之一,劉稱本港現在沿用不同方法保持醫生水準,包括執業試、醫學院訓練及醫專等,要繼續保持,但醫專未正式討論可否免試。
醫專主席:執業試要保持
參與執業試評核的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有國家執業試只有口試及筆試,不設臨H考核,部分海外醫生即使獲當地註冊,不代表掌握臨H技巧,而英聯邦國家醫生在內科臨H考核的及格率達六成,較掌握聽心、聽肺、摸肚等技巧。他認為如本港「中門大開」,擔心難確保質素,恐淪為第三世界醫療。
有國家不設臨H考核
學者:難保質素
許認為,海外專科醫生在公院一定年期後免試可考慮,但要因應個別專科評估,他說現時內科人手不足,呼吸系統科醫生要兼顧普通內科病房工作,要熟悉該專科以外的內科病症。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