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私家醫院陸續公布去年主要手術實際收費,至昨日有5間已公開數據。本報比較6種常見手術和檢查的9項收費中位數,發現當中4項收費的按年升幅都是養和醫院最高,包括住院照胃鏡、大腸鏡等,當中切痔瘡按年升達62%,冠絕其他私院。有病人組織擔心醫療費可按年「升幾成」,自願醫保無法做到索償可佔手術費約80%的預算,更擔心將推高保費。養和回應,上述數據受實際施行數字、手術複雜程度等影響,該院一般收費因應通脹等在過去一年加了6%至8%。
明報記者 朱韻斐 許芳文
食物及衛生局與私家醫院聯會於2016年推出私院收費透明度計劃,公布常見手術或程序的實際帳單收費統計數據,養和、播道、仁安、明德及浸會醫院已在網頁公開去年最新數字,本報對比上述5院的6款常見住院和日間的手術和檢查,在過去兩年的收費,包括膀胱鏡、胃鏡、大腸鏡、痔瘡切除、乳房腫塊切除及白內障手術共9項收費的中位數。
9項收費最高加幅 養和佔4項
對比9項收費的加幅,養和有4項加幅屬最高,包括住院胃鏡、大腸鏡和痔瘡切除,及非住院白內障手術,升幅介乎6.8%至62%;浸會佔3項最高加幅,明德佔兩項,其中明德的非住院膀胱鏡檢查按年升24%。
養和2017年和2018年痔瘡切除術平均住院兩日,總收費中位數由3.8萬元升至6.2萬元(見表),按年升幅達62%;其次的浸會痔瘡切除術收費升10%,其餘3院升約1%至4%。
以實際價格比較,9個項目中,養和有5項收費最高,當中住院切痔瘡約需6.2萬元,切除乳房腫塊需7萬元;明德及浸會則各佔3項及1項最高收費。
去年養和共有593張H,普通病H佔用率達九成以上。本身是醫生的立法會議員郭家麒估計,養和多富豪和內地客,「一位難求,收費幾多都有人去」。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也估計養和本地和非本地顧客都多,「開價多少都可以」,其他主攻中產或以下市場的私院則可能選擇低價吸客。
彭鴻昌:自願醫保難索80%
外科醫生林哲玄指其身邊醫生收費未見大升,但因公布的數字較籠統,無法分析養和價升原因,估計部分原因可能是該批病人需較多檢查,例如超聲波和驗血,或者住院日數較多。
食衛局去年曾預計自願醫保投保人整體每次手術可索償約80%費用,彭鴻昌估計部分保障或已低至手術費四成;「標準計劃」卻用2017年保障額(見另表),保持低保費吸客「將貨就價」,憂日後醫療費升會推高保費。
林哲玄則稱,醫療通脹普遍高於消費物價指數,提醒投保人留意標準計劃是否足夠,心堶n有「自掏荷包」比率的預算,投保人或可考慮轉買保障較多的靈活計劃或者買兩份標準計劃。林認為,港府應每3至5年檢視保額,參考私院收費、公院成本和非合資格人士收費變化,分階段調整賠償額。
養和:部分手術有減價
養和醫院昨回覆表示,統計數據可受多項因素影響,包括該類手術過去一年於實際施行的數字、個別手術的複雜程度及麻醉方法等,以「胃鏡+/-瘜肉切除術」為例,可因應須切除的瘜肉數目致收費有變。該院續稱,在部分手術收費有減幅,如「經陰道子宮切除術」第90個百分位數,按年減四成半。
養和醫院認為,手術收費統計乃歷史數據參考,不能用來預測下一年手術收費。在過去一年,該院一般收費因應通脹等因素加了6%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