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著名建築師、特區區徽及區旗設計人何弢逝世,享年82歲。港府昨晚發稿,對何弢辭世表示深切哀悼,並代表港府向何弢家人致深切慰問。曾與何弢共事的建築師形容,何弢討厭「拜金主義」,少參與大型地產商建設,又讚揚何弢提拔後輩不遺餘力。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形容何弢在設計區旗和區徽的工作中作出重要貢獻,作品成為香港回歸祖國後的標誌。
原籍廣東的何弢,1936年7月17日出生於上海,及後移居香港升讀中學,獲獎學金赴美國麻省威廉斯大學就讀,主修藝術史。畢業後再於哈佛大學設計研究院深造,專研建築及城市設計,獲建築碩士。
總設計師身分建成藝術中心
何弢1964年回港,創辦設計事務所,以總設計師身分於1977年建成香港藝術中心,中心前總幹事、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昨日接受訪問時表示,在任職藝術中心行政人員時,為了解中心的建築風格,多向何弢請教而有所接觸。茹國烈說,何弢性格豪爽,且樂於與人分享自己對建築、藝術的看法,「有問必會詳細答」。
林雲峰:少參與地產商項目 批港拜金主義
何弢是上環街市重修更新的規劃師,亦負責海洋公園大熊貓館興建計劃。與何弢曾一同於建築師學會共事、相識逾20年的學會前會長林雲峰形容,何弢於1970年代起已是香港獲獎最多的建築師,其作品糅合藝術及建築,形容對方甚少參與地產商的大型發展項目,「他批評過香港的『拜金主義』,多從事藝術性的建築,如教堂、別墅等」。林雲峰憶述,過往到何家參與私人聚會,鋼琴家何太羅玉琪常彈琴,何弢則高歌一曲,展現二人的藝術造詣。
與何弢共事多年、現為香港建築師學會副會長的岑延威指出,何弢的風格在其年代較其他同行更為現代化、具前瞻性,形容何弢為人堅持主見,往往抓住指導性方向,給予下屬發揮空間和自由,「要在建築界有這樣的聲望,才可有這樣的胸襟」。
2002年中風後少現身公眾場合
何弢於回歸前,獲邀成為港事顧問,於1992年開始參與香港區旗和區徽的設計工作。他與妻子羅玉琪育有4子女,何弢於2002年赴內地公幹中風後,甚少出現於公眾場合。其門生和好友則於2006年以他的名義成立「何弢」基金,培育年輕的設計師。香港建築師學會前會長、立法會前議員劉秀成昨向本報確認何弢死訊,並指何弢是於星期五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