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香港大專院校教席「散工化」,愈來愈多院校以兼職制聘請教師,導致出現一名講師任教多間院校的「流浪教師」現象。教協昨發布調查,發現約57%受訪兼職教師過去1年曾在多於1間院校任職,有部分人更1年任教5至6間院校。教協認為,兼職制未能提供穩定教學環境,影響教學質素,促使院校停止濫用兼職制,同時訂立明確晉升階梯。 教協去年10月16日至11月16日做網上調查,收到534名包括8間教資會資助大學、職訓局、公大、演藝學院和15間自資院校的教師回覆,其中有84名兼職教師、378名全職有時限合約教師和72名以實任制聘請或獲終身教席的教師。 六成合約只一學期 教協促停濫用 調查發現,84名受訪兼職教師當中,60.7%教師合約只有1個學期,另有57.1%兼職教師過去1年間曾在多於1間院校任職,其中5人更任教5間至6間院校。教協會長馮偉華表示,兼職教師時薪約700至1000元,不少人要任職多間院校「加加埋埋才能維生」,加上部分合約期只有1個學期至6個月,未能有穩定教學環境,形容「比中學更坎坷」。 時限合約者 四成做逾9年未轉實任 調查亦發現,受訪378名全職有時限合約教師中,159人(42.1%)任職年期在9年以上也未能獲實任制聘用(見表)。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除拒絕回覆的嶺大,其餘7間資助大學去年向立法會提供的數據顯示,逾半學術人員為合約教師,當中科大高達76.6%,認為現時合約教師比例不理想,出現「重研輕教」現象,質疑教資會如何確保75%撥款用於教學,「(教資會)如何保證在大學落實時,能夠將教學經費體現出來? 為何在大學還見到以低成本、散工化的方式去對待教學人員?」 七大逾半學術人員合約制 理工大學助理教授鍾劍華表示,認識不少兼職或短期合約的同工合約愈來愈短,形容「兩三年被(院校)玩一次」,沒就業保障,部分講師要任教多間院校,收到課程指引便教學,或「不清楚(整個)課程理念」,又稱因部分講師無固定工作地點,學生難以在課後接觸教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