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首屆的「研究影響基金」申請結果日前出爐。理工大學於2018/2019年度申請的10個項目,全部獲得撥款資助,共逾6000萬元。10個項目中包括對鐵路系統安全、準時及舒適度技術及方法研究,如減少信號系統受電磁波干擾出現問題等共6個分項,今年6月開始,需於4年內完成。 2018/19度研究影響基金共撥款約1.93億元資助30個項目,理大獲資助佔項目總數1/3,金額佔33.7%。研資局會為每個項目提供最多七成資金,大學或項目合作伙伴則須提供三成配對資金。理大10個項目中,與智慧城市或民生及健康有關的各佔一半。其中一項為對鐵路系統的研究。理大國家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主任倪一清說,當中共6個分項,大多已有基本研究,現時為進一步加深及改善研究。 研減電磁波影響 助鐵路信號安全 理大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柯少榮表示,其中一個分項針對鐵路電氣化,如電磁波會干擾列車信號系統,故用納米技術研發物料吸收電磁波,盼減少信號系統出現誤判或令列車延誤等問題。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嶼惘蕈犮R,早年溫州動車事故發生原因是雷電影響列車信號系統,故望研究不同方法減低信號系統受電磁波雜訊影響,便可能減少類似事故。嶼惘縣S說,理大過往一直有研究鐵路安全等,如與內地高鐵、新加坡鐵路合作,並非因各地鐵路出現問題才開始研究。 車轆監測技術 速知問題位置 倪一清稱,其他分項包括進一步研究以光纖超聲導波辨識軌道裂紋的遠程監測系統,從而改善以通電測試、較低效率的方法。他又稱,車轆使用長時間後會損傷「變得不圓」,故將加深研究先進線上監測技術,「很快可以知道哪個車廂、哪個車轆有問題」。 另外,理大與中國科學院合作,成立「應用數學聯合實驗室」及「粵港澳大灣區環境污染過程與控制聯合實驗室」,今天舉行揭幕儀式,實驗室工作正式展開。前者將發展計算數學演算法基礎研究,並針對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做研究;後者希望透過技術研究,提高大灣區發展中的環境質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