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為紓緩港島北的交通擠塞,政府早於1990年代提出興建中環灣仔繞道,工程於2009年動工,施工逾9年,工程費用達360億元,繞道於2019年1月20日起分兩階段通車。繞道全長4.5公里,連接中環林士街天橋與北角近城市花園的東區走廊,來往中環至北角的車程預料可縮短至約5分鐘。運輸署助理署長(策劃)林秀生預計,中環至銅鑼灣一帶約20%路面交通將分流到繞道,有助紓擠塞。
由於西行方向(往西環方向)連接林士街天橋的工程仍未完成,首階段通車時,駕駛者駛出繞道隧道後,要經干諾道中前往中環及上環。林士街天橋所有相關工程預計於繞道第一階段通車後約一個月完成,屆時駕駛者可直接前往西區或西隧。
料年減1.1萬噸二氧化碳
路政署主要工程管理處長盧國華指出,繞道縮短來往中環至北角的行車時間,預計每年可節省4000萬行車小時及可收30億元經濟效益。另外,繞道約八成路段為隧道,設8組空氣淨化系統,分佈於3座通風大樓內,預計每小時可處理540萬立方米汽車廢氣,容量相等於2900個標準泳池。盧國華稱,繞道通車後因行車暢順,估計每年可減少1.1萬噸二氧化碳,相等於約48萬棵樹木可吸入的分量。
政府因應中環灣仔繞道通車,研究隧道分流,提出「3隧分流」方案,建議紅隧及東隧私家車隧道費增至40元、西隧減至50元,望可將車分流到西隧,但有聲音批評紅隧及東隧費用加幅太高。林秀生承認,若最終未能通過3隧分流方案,3條隧道的擠塞不會較現時明顯惡化。他解釋,中環灣仔繞道啟用後可分擔車流,有助紓緩隧道口塞車情G,亦鼓勵更多車行西隧。政府1月22日因得不到足夠議員支持,暫撤回方案。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副主席譚文豪認為,政府可先觀察繞道通車後,對過海隧道車流量的實際影響,若可達到分流效果,則可暫時不推行3隧分流方案,若未能成功分流,再商討合理的調整幅度。
6巴士改行繞道
繞道通車後將有6條巴士線改行繞道,截至2019年1月20日,有4條巴士線使用繞道,民主黨中西區黨團召集人鄭麗k認為太少,「繞道不應只是方便私家車和貨車,應增加行經繞道巴士線,讓市民可盡快到達目的地」。她又說,現時半山區前往繞道的指示牌不清晰,促政府盡快檢視半山區的交通標誌,便利駕駛者改往繞道,避開中環繁忙路段。
——綜合《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中區擬設電子道路收費計劃
運輸署署理副署長彭偉成表示,中環灣仔繞道雖然能「幫輕」港島夏t道及告士打道的車流,但對中環核心商業區幫助有限,認為現在是時機引入中區電子道路收費先導計劃,有關計劃預計於2019年上半年完成研究,諮詢持份者。
據運輸署資料,電子道路收費為建基於「用者自付」原則的交通管理措施,以紓緩地區道路擠塞,駕駛者在指定時間使用收費區道路才需要繳費,以改變其出行習慣,從而減少某區的車流量。運輸署參考世界各地相關做法,歸納電子道路收費分為「區域為本」、「周界為本」和「時間為本」3類收費機制。「區域為本」下,按日收費,駕駛者可多次進出收費區,後兩者分別依駛經收費區邊界次數及逗留收費區的時間收費。
倡繞道電子收費同推行
香港運輸研究學會資深會員熊永達表示,電子道路收費計劃「不能再等」,他認為繞道是港島北「最後一條道路」,2005年可持續運輸規劃及中環灣仔繞道的專家小組發表報告已指出繞道通車後一年,交通量就會飽和,故小組建議繞道應與電子道路收費同步推行。熊永達表示,政府研究收費多年,仍在研究階段,預料最快數年後才能落實計劃,其間港島北擠塞問題可能較現時更嚴重。
◆中環灣仔繞道通車(圖)
■模擬試題及答題指引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歸納中環灣仔繞道落成可能帶來的兩個效益。
解題 效益指「好處」,可從不同角度作答,如社會、環境等,並援引資料中的例子作答
■答題示意題
關鍵字:中環灣仔繞道、效益(圖)
◆延伸回應題
(2) 「設立電子道路收費計劃是解決本港交通擠塞問題的最有效方法。」你是否同意這看法?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作答。
解題
.宜先就「電子道路收費計劃」作簡單定義
.「最……」代表屬暗比題,答題時要舉出比較對象,與「電子道路收費計劃」比較
.可提出比較準則,援引例子作答有助加強說服力
答題示意題
關鍵字:電子道路收費計劃、最有效方法、是否同意(圖)
顧問教師:陳志華老師
[通通識 第5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