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在2018年最後一天公布報告,30歲的張子睋晹野b年就要成家立室,卻苦無財力「上車」,婚後需與母親同住,他認同報告建議局部發展粉嶺高球場,但認為政府未必會聽從,「安排於除夕出報告,根本無人會留意,很難引起公眾討論」。 張子甯O社工,月入兩萬餘元,現與母親同住火炭單位,他今年6月將與社工女友結婚,二人收入加起來剛超過居屋入息上限,但二人積蓄卻遠不足以支付私樓首期,想過租樓,但交租後就更加難儲錢,因此婚後夫妻將與張媽媽同住。土供組提出開發粉嶺高爾夫球場,他大力支持,「普通市民根本不會去,我成世未去過粉嶺高球場」。 張媽媽則冷待土供組報告,表明「無興趣知」,因為她認為小組建議發展高球場,政府隨時以附近沒基建配套就「推搪過去」,她希望政府能夠跟隨報告,聽從民意,開發高球場和發展棕地,而非一味鼓吹大規劃填海,「始終填海需時太久」,難解中產置業之急。她指一對子女均無力置業,女兒是物理治療師,結婚6年仍未儲到首期,她打算待樓價稍微回落,就借錢給子女買樓。 茤苳嶀銕虪i增公屋措施 對比張氏,劉太一家四口情G似乎更嚴峻。劉家居於葵涌百呎茤苤A租金由兩年前5000餘元,至2018年底加至6400元,全家單靠丈夫做地盤散工約1.6萬元月入過活。劉太說不太清楚報告內容,但表明支持任何可增加土地及興建公屋的措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