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珠澳大橋工程中死亡的22歲尼泊爾籍工人Anel,意外後一年半仍未獲發死亡證。司法機構資料顯示,死因研訊應於死因裁判官決定進行研訊後的42日內排期。惟有大律師指出,由於死因研訊牽涉多個單位及律師,而且警方搜證需時,故會因遷就各方出庭時間而出現延誤,建議家屬經律師向法庭秘書提出加快意願。 稱死因研訊所涉單位多 或延誤 大律師陸偉雄指出,死因研訊涉及多名律師及證人,研訊開展後亦可能因證人無法出庭而要押後。陸表示,若家屬急需取得死亡證以申請賠償,可向所屬律師提出加快意願,再經律師向法庭秘書提出,以研究排「快期」。 死亡研訊排期的同時,勞工處正起訴涉事公司。陸指出,一般而言,由於審訊結果有可能影響死因裁決,故要待審訊完結後才能開展死因研訊;但刑事案件與死因研訊的審訊要求及所需證據均不同,有時審訊結果不一定有影響及衝突,「在某些情G下,兩邊審訊可以同時進行」。 團體:少數族裔多不敢談恩恤金 負責跟進Anel個案的工業傷亡權益會幹事鄧詩敏指出,少數族裔在語言及文化差異下,缺乏制度資訊,處理賠償及理解司法程序有困難,而且一般所需時間較長。 鄧提到,少數族裔家庭多以男性主導,支撐家庭,若不幸發生意外,遺下婦孺,她們多不懂表達需要,「淨係不停咁喊」。鑑於勞工賠償申索需時,不少家屬會與僱主談恩恤金。惟鄧接觸的少數族裔婦女中,不少感到「無信心」表達,會主動與僱主談恩恤金的只佔少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