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教育局2012年計劃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惹起反對聲音後擱置至今。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團隊昨日發布兩項有關品德教育的研究,結果指香港品德教育未切合時代所需,缺乏整全課程。理大協理副校長(本科生課程)石丹理表示,青少年面對的成長危機日益複雜,包括自殺和對教師及權威對象不尊重及存有敵意等,建議將品德教育獨立成科。 其中一項研究透過10次焦點小組,訪問26名中小學校長及6名中學教師,探討他們對德育教育政策在中小學推行情G的看法。結果發現,大多數受訪者認為教育局的資源及支援不足,較難將官方資料與校本課程結合。 港政策落後新加坡 另一研究檢視香港推行品德教育政策的情G,並與內地、台灣、新加坡等地比較。研究指香港品德教育發展未得到廣泛重視,舉例新加坡政府已於2014年和2016年分別為小學生、中學生和準大學生制定了品格及公民教育課程指引,相反香港欠缺整體規劃,相關指引於2008年修訂後沿用至今。 現時割裂滲入不同科 該研究指因品德教育未獨立成科,需融合在不同學科內,令內容不清晰。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梁倩儀表示,現時品德教育較割裂地滲入不同科目,「有些學校放(品德教育)在宗教科,有些在中文和中史科等,從歷史角度去看(品德)」,梁認為要有較系統做法,以評估成效。 石丹理:對權威不尊重存敵意 石丹理認為,香港青少年自殺與其情緒和逆境智商有關,舉例或有年輕人以為「失戀是這個世界的終結」,反映德育教育有待加強。石丹理說,青少年面對的成長危機日益複雜,其中包括朋輩欺凌,以及對教師及權威對象不尊重及存有敵意等。 被問到早前理大有學生衝擊校長室樓層,是否反映品德教育不足,石丹理說,不評論個別事件,又指研究「無因果關係,(不代表)當公民教育做得好,就不會有衝擊校園的問題」,但指年輕人不太懂得表達不開心情緒,認為與德育教育不足有關。 對於是否擔心建議品德教育獨立成科會再惹風波,石丹理認為,起碼將獨立成科的建議提出過,再讓社會討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