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這棟有別於理大傳統紅磚牆建築的大樓,是由已故著名伊拉克裔建築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設計、獲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頒發國際傑出建築獎的賽馬會創新樓。創新樓不但是設計學院的總部,也是校內學生公認的「打卡」勝地,設計學廣告設計三年級生Minnie和產品設計四年級生Cindy不約而同說:「甚至見過有外面的人來拍婚紗照!」
工作室設備完善 學生有「私家^」
對於理大設計學院(School of Design,簡稱SD)的學生來說,這棟大樓是他們4年大學生活的大本營。「基本上,SD學生都在這(賽馬會創新樓)上課,很少會到紅磚那邊(指校園其他地方)。」Cindy說,SD會給念產品設計的學生提供「產品設計工作室」(學生稱之為「班房」),各學生亦有專屬的^桌,可在課餘時使用。「班房」內設備一應俱全,包括雲尺、扳手、螺絲批等,Cindy和同學大多會在「班房」內完成產品功課的雛形。大樓還設共用的工作室(studio),供學生為作品拍照時使用。Cindy憶述一次難忘的經驗:「有次設計了一個占卜機,用家只需輸入文字,儀器就會濺起水花,得出占卜結果。為了令拍攝效果更好,我們在studio拍攝時刻意讓水花彈得誇張些,我估(水花彈起)應該有一米高,結果不慎把整間studio弄濕,幸好SD(導師)最後沒有追究。」
物資中心樣辦牆 設計生「專屬地帶」
相比Cindy,就讀廣告設計的Minnie則較少機會使用studio,「因為(廣告設計)一二年級的科目以理論為主,也要修讀市場學課程,有時要到紅磚那邊的課室上堂」。在設計新穎的創新樓與色調沉實的主校舍之間走動,她也曾感不習慣,「起初會對這(創新樓)有驚訝的感覺,不過之後就看習慣了」。教她最深刻的,反而是在校內發現許多「街外人」,「我有時在(創新樓)2樓自修室跟同學討論作品,常常會看見一些外來人」。由於理大鄰近港鐵紅磡站,Minnie指不少外校學生會相約在理大校園開會,傾談聯校活動的事宜,「如果要為校園的交通便利程度評分,5分滿分,我會給5分!」
雖然理大校園到處可見「街外人」,位於賽馬會創新樓5樓的物料資源中心(Material Resource Centre,簡稱MRC)則是SD學生的「專屬地帶」,各種物料樣辦掛在牆上,方便學生構思及親手測試設計材質。「我反而比較少來MRC」,Minnie一邊好奇地感受不同物料的質地,一邊道:「因為廣告設計不常製作實物(作品),我多數只來這堸悁狺ㄕP紙張的質地」。經常要設計產品的Cindy顯得較熟門路,「產品設計的科目需要考慮不同物料的應用,所以MRC(設施)對我的幫助真的很大,至少想知道(選用不同物料做設計的)實際效果時,不用到處去找」。
創新樓非設計生獨享
能夠「獨享」校園中如此獨特的大樓,會否惹來其他學系的學生羨慕?Cindy和Minnie異口同聲說:「其實SD以外的學生也會來上課,1樓就有個很漂亮的lecture room(演講廳),很多時會用作上外系的課堂。」SD學生反而較少用到演講廳,「因為設計課堂重視互相討論,所以導修課較多,會用較細的課室」。
2016年,Minnie參加SD學生會籌辦的「OLD! MY DEAR二手市集」活動,在賽馬會創新樓地下擺攤,「當時跟同學合作,找來一些二手物品售賣,希望物盡其用」。Cindy則以客人的身分參與其中,「這類活動一直都有,甚至會邀請畢業生和校外人來擺攤,所有人都可以參加」。
■校舍 比併
Minnie和Cindy以SD學生的眼光,分別為校園的紅磚設計和賽馬會創新樓評分:(見表)
■理大 打卡位
Minnie:創新樓大樓門口都是個「打卡位」……因為大樓的外形很獨特,部分學生會稱大樓做「太空船」。
Cindy:我試過乘的士時,說要去Poly的「太空船」,司機也知道是指賽馬會創新樓。
清水泥基座(圖)
Minnie:我常常看到街外人特意來拍照。(你自己呢?)我通常是幫人拍照那個。
Cindy:我都會在(這)拍照,不過是為自己設計的產品拍照。
Minnie:我會到這堜蝎艂@的相片。(左圖為Minnie的習作,她以基座的外牆為背景,替某運動鞋品牌拍攝平面廣告)
創新樓內樓梯(圖)
Minnie:他們(其他學生)都說這堙u打卡」一流。
Cindy:(要如何影?)你(指記者)站到下面……不對……再落幾層……然後我們站到(樓梯)中間位置,對了!
理大入口(圖)
Minnie:我平日見到有遊客特意到這堜蝺荂C
Cindy:他們(內地旅客)很喜歡紅磚設計,我聽講內地有廠房設計成紅磚,簡直是個「小Poly」!
文:韓祺疇
圖:韓祺疇、受訪者提供、院校提供
[明路—生涯規劃 第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