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微塑膠無處不在,就連人類體內也不例外。一項研究發現,來自8個國家的受測試者糞便樣本內發現多達9種不同塑膠,是科學界首次在人類糞便內發現微塑膠。研究報告認為,結果顯示人類食物鏈內存在大量微塑膠,估計全球一半人糞便都含膠,但強調尚待更大型研究確認 曾吃塑膠包裝食物喝樽裝水 這項研究由奧地利環保署與維也納醫科大學合作,向來自日本、英國、意大利、芬蘭、荷蘭、俄羅斯、波蘭和奧地利、33至65歲的8個人採集糞便樣本。他們在提供樣本前一星期內都有吃塑膠包裝食物及喝樽裝水。他們都不是素食者,其中6人有吃海魚。 專家利用「傅里葉轉換紅外線微型光譜儀」(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microspectrometer)分析,結果發現,所有糞便樣本都含有微膠粒,微塑膠大小由50至500微米不等,平均每10克樣本就有20粒微塑膠。研究人員根據研究結果估計,全球逾50%人口的糞便都可能含微塑膠。在10種研究人員檢測的塑膠中,有9種被測出來,其中最多的是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它們一般在食物塑膠包裝中出現。 負責研究的維也納醫科大學研究員施瓦布爾(Philipp Schwabl)說,雖然塑膠無處不在,但他們事前並沒有預計到所有糞便樣本都含有微塑膠。他指出,較大的微塑膠還可以在腸道、糞便中找到,但更細小的相信已被人體吸收。他說:「最細小的微塑膠可以進入血管、淋巴系統,甚至進入肝臟。現在我們首次有證據證明人體內有微塑膠,我們需要再研究這對人體的可能影響。」他強調,接受測試人數不多,未來將要做更大型研究,以了解塑膠來源。 微塑膠指少於5毫米的膠粒,有些用於化妝品(特別是磨砂產品),亦有些是大塊塑膠經年累月分解而成。以往已有研究指魚類腸道和昆蟲內都含有微塑膠,全球多地食水去年也驗出微塑膠。全球每分鐘售出200萬個膠袋和100萬個膠樽,此外還有無數食物保鮮紙包裝和發泡膠盒,都是微塑膠進入大自然的來源。研究人員指出,大部分被化驗對象都有飲用樽裝水,但亦有吃海鮮,這些食物很可能在處理或包裝過程中被塑膠污染。報告作者強調,要阻止情G惡化,人類要減少使用塑膠、改善回收和循環再造。 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海洋生物學家湯普森(Richard Thompson)說,根據以往科學界在海產中發現的微塑膠數據,他對今次研究中糞便含膠量之多感到驚奇。但亦有專家認為今次研究樣本太少,而且欠細節,不足以作結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