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宮鬥劇終於告一段落,電視台續播出《美女廚房》。廚房,有人「避之則吉」,有人卻認為是得道之處。此話怎講?什麼玩法? ■儒家 君子遠庖廚 先說「避之則吉」。這是儒家的主張,孟子說:「君子遠庖廚」,簡而言之,即君子宜遠離廚房。廚房,烹調燒煮,百味具陳,可說是人類維生之處,古今無異。那麼,究竟君子為什麼要遠離廚房呢?原來,此說涉及儒家的核心思想──仁。《孟子·梁惠王上》記錄了孟子與齊宣王的對話,說君子具有「仁心」,見到活生生的禽獸就不忍心看牠被殺,聽到牠的聲音就不忍心吃牠的肉。君子遠離廚房,正是儒家核心價值──「仁」的體現。 然而,亦有人認為這是「逃避主義」、偽善行為:「君子」將部分人認為不潔的、低下的、殘忍的,諸如洗菜燒飯、殺雞宰羊等事假手他人,由稱之為「小人」的平民百姓代理操辦,以免有失君子高尚儒雅的身分、形象。以上兩說,孰是孰非,見仁見智。不過,如果重點放在「遠庖廚」的出發點及善意上,儒家的這個想法或建議,大概還是可以理解的。 ■道家 廚子得道 君主悟道 儒家認為君子宜遠離廚房,有趣的是,道家卻有廚子得道、君主悟道於廚房的故事。 《莊子》中,有「庖丁解牛」的寓言。庖丁(即廚子)為魏惠王宰牛,十九年來,解牛數千,而刀卻如剛磨好的一樣,無他,庖丁是運用精神力量來解剖牛體。庖丁順?牛的自然結構來解牛,避開骨骼筋肉等交錯盤結的地方,因此能在牛體內「游刃有餘」,也不費吹灰之力,令牛「如土委地」般被解開。庖丁解牛的整個過程,自然流暢,充滿藝術感,出神入化的技巧,已昇華至「道」的境界。因此,讓魏惠王歎為觀止,連連稱善。 莊子以刀比喻人的精神,而牛體,就是紛繁複雜的世間。在魏惠王的追問下,庖丁以解牛的過程講解如何保養精神生命,令魏惠王明白順應自然規律就可在這世間全生養親、得享天年的道理。 ■生活反思 看!廚房雖小,可以是君子遠避之所,也可以是廚子、君主得道、悟道之處。因此,不可輕視小覷廚房啊!下次進廚,要多多反思! 文:袁漢基 圖:袁漢基、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336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