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前加拿大駐沙特阿拉伯大使表示,聯邦自由黨政府一直未能跟伊朗重建關係的真正原因,源自其堅守一條「愚蠢」的加國法例,它容許充公伊朗資產。
前加拿大駐沙特大使賀拉克(Denis Horak)於今年8月被沙特下逐客令,原因是沙特統治者不滿加國外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在推特上要求沙特釋放遭軟禁的人權人士。賀拉克作出上述坦率的批評,帶出加國跟中東關係中另一個具爭議性的問題。
6年前在英國駐德黑蘭大使館受襲後,前聯邦保守黨政府指摘伊朗是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時任外長白諤德(John Baird)突然宣布加國跟伊朗斷交,關閉駐德黑蘭大使館,又將伊朗外交人員自加國驅逐出境。
現任聯邦自由黨政府於2015年致力跟伊朗重建外交關係,但未能兌現有關外交政策承諾,因為伊朗顯然無此意。
最近退休的賀拉克指出,阻撓兩國建交的障礙物,就是加國於2012年通過的《為恐怖主義受害人爭取公義條例》(Justice for Victims of Terrorism Act)。該條例容許恐怖主義受害人起訴被列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它並為安省上訴庭去年的裁決鋪平道路。該項裁決裁定,一批因伊朗政權支持的恐怖襲擊中喪失摯愛的美國人,可申請充公伊朗總值17億美元的私人資產。
賀拉克本周到加拿大國際理事會(Canadian International Council)會議致詞時說,「這是條愚蠢的法例。它至今仍是條愚蠢的法例。但我們竟堅守著它。」
曾於2012年出任加國外交部中東關係總監的賀拉克指,3個主要聯邦政黨都支持有關法例。
方慧蘭的辦公室未有回應有關加伊兩國外交談判的地位等提問。
最近返回渥太華的前加拿大駐聯合國大使格蘭特(Michael Grant)認為,賀拉克是加國其中一位熟悉中東事務的分析員。他稱,賀拉克的外交文書在未來數十年被解密後,它們將大大增進本國對區內的了解。
賀拉克又指,遜尼派的沙特和什葉派的伊朗之間衝突,是形成中東地緣政治的核心衝突。他並強調,現時加國均對該兩個國家在外交上深陷困境,它沒有大使領導利雅德的大使館,而駐德黑蘭的大使館仍然關閉。
亦有出席該次會議的退休外交官諾貝爾(John Noble)亦問道,「你沒有大使,你如何(跟沙特和伊朗)對話呢?」他指出,加國在中東問題上一直沒有扮演重要角色,儘管前總理皮爾遜(Lester Pearson)於50年代因協助化解蘇伊士運河危機(Suez Crisis)而獲頒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