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經濟前景不明朗之際,被視為國家主席習近平經濟智囊的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昨日接受三大央媒聯合訪問,表明信心。劉鶴指出,中美貿易摩擦對市場的心理影響大於實際影響,又稱目前中美正在接觸。他強調:「我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都是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只要大家牢記這一點,心就會靜下來,中國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目前中美正在接觸
位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的劉鶴,除負責牽頭對美貿易談判外,還身兼中財辦主任、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組長及國務院的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主任、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組長、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等職務。《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的訪問一開始就提到,「當前經濟金融形勢出現一些變化」,希望劉鶴「回應市場關切」。所指的即是近期民企除陷入發展困境外,輿論環境更加劇焦慮,包括資深金融人士吳小平發表「私營經濟應逐漸離場」觀點,以及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的「民企要讓職工共同參與企業管理,共享企業發展成果」論調,外界擔心中國會否步入國企獨大、民企被逐漸拋棄之路。
「貸款給民企非政治錯誤」
劉鶴首先重申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即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和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他說,目前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存在一些誤解和偏差,例如有些機構的業務人員認為,給國企提供貸款是安全的,但給民企貸款政治上有風險,寧可不作為,也不犯政治錯誤,這種認識和做法是完全錯誤的,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問題,「必須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認識這個問題」。他續稱,如果沒有民企的發展,就沒有整個經濟的穩定發展;如果沒有高質量的民企體系,就沒有現代產業體系,支持民企發展就是支持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對於社會上對「國進民退」的憂慮,劉鶴指「既是片面的,也是錯誤的」,最近一些前期透過高負債擴張較快的民企,由於偏離主業在流動性上遇到困難,國有銀行或國企進行幫助甚至重組,是幫其渡過難關,「恰恰體現國企和民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我認為是好事」,而民企經營狀G好了,國有資本可以退出。相反,如果國企遇到困難,也可透過民企積極參與提高效率。當局還鼓勵具備條件的、比較好的民企在產業重組中發揮積極作用,對同行業的一些有競爭潛力但目前面臨困難的中小企業進行兼併重組。
劉鶴認為,中國經濟總體上保持穩中向好的基本態勢,同時歷史上積累的各種風險和問題正在不可避免地水落石出,這是個必然的過程,要理性看待。
劉鶴強調,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還未完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深化一步,下一步重點是增強微觀主體的活力、韌性、創新力,從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他說,未來三大工作重點包括,支持民企發展,提高金融可及性,減輕各類負擔;深化國企改革,尤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強化內部激勵機制建設,提高核心競爭力;金融體系要提高適應性,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劉鶴在訪問最後強調,中國實現和平發展是歷史必然,「我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都是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只要大家牢記這一點,心就會靜下來,中國的明天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