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資料A
全球運動不足普遍程度(見表)
◆資料B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報告,運動不足率中,富國人口有37%,中、低收入國家則分別有26%及16%。報告又指出,身體活動不足是「非傳染疾病(如癡呆症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對心理健康與生活質素俱有負面影響」。
英美等高收入國家運動量不足人口的比例,由2001年的32%,增至2016年的37%。報告首席作者古托爾德(Regina Guthold)說,高收入國家的生活特點是較長時間逗留室內、較長工時、較易攝取高卡路里食物及較低運動量,影響健康。
資料來源:〈世衛調查:逾四分一成年人運動不足〉,《明報》,2018.09.06
◆圖表解讀
(1)整體數據:
第一項資料是「所有國家」,即是所有接受調查國家的運動不足平均比率,右邊兩項是相關比率最低和最高的國家或地區。此項資料十分重要,因為能提供比較的基礎,讓同學分析不同國家的比率高於或低於平均值,以及顯示出數據的幅度,可用作分析各國的情G是否貼近極端數值。
(2)地區分類:
圖表涵蓋了幾個不同的區域,但單看內容未必能立即分辨哪些是先進或落後國家或地區。事實上,如紐埃等國家,同學可能聞所未聞。當同學在考試時遇到類似情G時,可取做法是根據資料的描述或名稱來運用,例如運用以上資料作答時,直接寫「大洋洲」便可。
(3)國家類別:
資料特別顯示兩個區域的高收入國家或地區情G,其運動不足的普遍程度比整體高(比率均超過35%,整體為27.5%),故此可以理解為高收入地區的運動不足情G,比其他地區更普遍。
■模擬試題及答題指引
◆1. 指出資料A所顯示的運動不足的模式。
參考論點
第一個模式是,高收入國家或地區人口傾向運動不足。參考資料,亞太和西方高收入國家的整體運動不足普遍程度均超過35%,比全世界平均27.5%為高,也高於其他各個區域的數據。故此,高收入與運動不足有關。
第二個模式是,同一個區域中,運動不足普遍程度可以相差很大,例如東亞及東南亞地區整體的普遍程度只有17.3%,但當中運動不足比率最高的國家是菲律賓,近四成,約是比率最低的柬埔寨的4倍。同樣情G發生在中亞、中東和北非區域,科威特的比率比約旦高出5倍,科威特更是全世界運動不足比率最高的國家,可見區域中的差異極大。
◆2. 要推廣健康生活,高收入國家所遇到的障礙比低收入國家為大。你是否同意?
參考論點
同意:
高收入國家的科技發展較為迅速,收入也較高,市民體力消耗的機會減少,例如擁有車輛的比率較高,市民少步行。另一方面,不少高收入國家以服務業為主,市民的體力消耗比以農業和工業為主的低收入國家為低,也直接影響運動量。
不同意:
高收入國家的市民享有較高的生活水平,也不需要過分擔心工作的穩定性或社會的治安,故此有更多的空間運動。高收入國家的社會設施配套一般也較為完善,做運動比低收入國家更容易。
文: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通識科教師 劉錦輝
[通通識 第5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