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怡花園珀麗灣 公私營合作先例
【明報專訊】在增加單位供應量問題上,特首林鄭月娥曾提出政府與商界「公私營合作」,希望藉以吸引發展商拋出不同計劃,以加快旗下換地。過往香港也有不少大型公私營合作項目,最出名的項目包括現時已成為藍籌屋苑和居屋王的o魚涌康怡花園、康山花園,以及新地馬灣珀麗灣等。
發展康怡 10座變居屋康山
翻查資料,合共42幢的康怡花園及康山花園,所在地皮是1980年代港鐵港島線興建時把康山平整而成,並由多家發展商參與發展,包括痗屆B新世界、凱聯、怡華置業、益新置業、萬邦、廖創興企業聯同地鐵公司(即現時港鐵公司)。據資料顯示,當時發展商把原屬屋苑二期的10座大廈,改作私人參建居屋,以固定價格售予房委會,並透過居者有其屋計劃第八期乙,轉售給合資格的居屋申請人,成為現時的康山花園。至於其餘32座大廈,則維持為私人住宅屋苑康怡花園。
珀麗灣擬削巴士渡輪 反映弊病
另一大型公私營合作項目,是新地的馬灣發展。資料顯示,新地持有馬灣約102萬方呎土地,其後換取136萬方呎土地以興建珀麗灣,並於1997年補地價37.12億元,而新地除興建珀麗灣,亦要發展馬灣公園、搬遷馬灣的舊村往新鄉村發展區,以及做島上基建工程,包括開放一段接連珀麗路及珀欣路的車輛及行人通道,予公眾使用。不過,今年中新地旗下珀麗灣客運有限公司,向運輸署申請大幅削減區內巴士及渡輪服務,引發逾千名馬灣居民抗議,曾被民主派議員朱凱Y批評事件反映公私營合作發展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