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國際關係中的熱鬧日子,兩場重要會晤同時登場:一個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芬蘭赫爾辛基「雙普會」;另一個是在北京舉行的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美、俄、中、歐是當今世界當仁不讓的「四極」。兩場會晤同日舉行固然巧合,也折射出大國間的複雜互動關係。
美歐向來身處「統一戰線」,跨大西洋關係建立在二戰廢墟上,又歷經冷戰洗禮,已成為「西方」的代名詞。中俄(蘇)關係經歷更複雜: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時雙方「同志加兄弟」般的親密關係,到意識形態分歧而論戰,再到上世紀80年代後逐步恢復正常,繼而發展到今天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
冷戰時的東西方兩大陣營已不復存在,但從歷史、體制、現實利益等方面看,在今日「四極」中,仍是美歐更親密一些,中俄走得更近。而今天這兩場會晤,一邊是美俄「親密接觸」,一邊是中歐加強合作,恰恰說明當今已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冷戰世界」或「兩極對抗」。
隨蚅玻p解體,兩極世界崩解,多極化推進。國際大棋局中的玩家多起來,每個國家會根據各自立場和不同議題決定如何出牌。
因烏克蘭危機、俄前特工在倫敦「中毒」等事件,美歐聯手制裁俄羅斯,特朗普又身陷「通俄門」。這令美俄關係很微妙。前總統克林頓、小布殊、奧巴馬都在就任一年內與俄羅斯總統正式會晤,而特朗普就任一年半才在第三國與普京正式會晤。
中美貿易戰10天前打響,並再次升級。美國先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又宣布將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中國寸步不讓,被迫出手還以顏色。
與此同時,美國對歐盟也不手軟,圍繞蚇、鋁、汽車的關稅戰硝煙四起;而中國總理李克強上周在保加利亞出席了中國——中東歐領導人會晤,又訪問了德國,與此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形成連續熱潮。
四極交流非壞事 利己不損他人
這給人感覺是「亂花漸欲迷人眼」,似乎正應了英國前首相巴麥尊(Lord Palmerston)的名言:我們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We have no eternal allies, and we have no perpetual enemies. Our interests are eternal and perpetual.)
實際上,情G並非如此。巴麥尊說這句話是在十九世紀,那還是帝國、殖民、侵略與戰爭的時代,你輸我贏很正常,只講利益、不講規矩也很普遍。這種貌似精明的做法只會讓大家變成「精緻的利己主義者」(delicate egoist)。事實證明,兩次世界大戰先後在歐洲爆發,正是這種只追逐利益的後果。
今天的世界比十九世紀更複雜、更多元,也更文明、更講規則。這是歷史和時代的進步。今天,各國仍然要講利益,維護自己權益,但也要按國際通行的規則行事,不能損害別人的利益。各國間有競爭,也有合作,有時合作多一些,有時競爭激烈一點,但不應該對抗、排斥、孤立。這才是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下應有的行事態度。美歐是盟友沒有問題,中俄保持戰略協作伙伴關係也很正常。美俄會晤未必是美國要聯俄制華;中歐會晤連續開了20年,旨在促進互信合作,維護世界和平發展,將其僅解讀為應對貿易戰,也失之膚淺。美俄中歐「四極」頻繁互動,並非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