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份由大溫都會局及海洋環保機構Ocean Wise進行的研究指出,大溫地區的海洋內有大量懷疑來自洗衣過程產生的微型膠粒。而這些微型膠粒會影響海洋生態,亦會對環境造成長遠的影響。 研究指出,從大溫地區的污水處理系統中未經處理的污水樣本發現,含有71%的微型塑膠粒,當中大部份的微型塑膠粒樣本含有如聚酯纖維(polyester)和改造纖維素(Modified Cellulose)等衣物纖維。因此推測,這些纖維極有是可能自家居的洗衣過程中產生。Ocean Wise 副主席暨是次研究項目主管羅斯(Peter Ross)指出,在日常家居的洗衣過程中,均有極微細的纖維被折斷並變成微細顆粒,與污水一同排進排水口。而今次研究顯示這些微型塑膠粒會被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及魚類誤當成是食物,繼而吞下,並影響生物的安全及健康。 此外是次研究亦發現,在大溫地區的污水處理系統中,每年平均過濾了接近1.8萬億,即99%的微型塑膠粒。可是,仍然有顯著數量的微型塑膠粒流入大海,污染海洋生態。 大溫都會局公共事務委員會主席馬塞塔(Darrell Mussatto)表示,這次研究顯示了微型塑膠粒的污染問題十分嚴重,政府及市民均有必要採取適當的措施去減低這些污染。而大溫地區是本國首個把微型塑膠粒定性為對海洋產生嚴重污染的區域。今次研究所提供的數據能夠幫助大家理解這些塑膠粒的源頭,也能幫助都會局制定適切的指引,繼而提出可行而有效的解決方案。 馬塞塔亦提到,是次研究清楚顯示本地污水處理設施正有效地減低有害物質流入海洋。可是,光是這些設施並不足夠,市民亦能簡單地改變每日的洗衣習慣來幫助保護海洋生態。當中包括,盡可能減低使用洗衣機清洗衣服的頻率、使用前置式的洗衣機清洗衣服、以冷水清洗衣服、減少使用洗衣液及為洗衣機安裝過濾器等。這些措施均能有效地減少污水中微型塑膠粒數量,也能進一步保護地區的海洋生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