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多名學者均認為中美貿易戰不可避免,而且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兼歐洲智庫「布魯格爾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艾西亞(Alicia Garcia-Herrero)接受本報書面採訪時表示,美國向中國上千種產品徵收懲罰關稅,對中國出口將是一種打擊;就算中國產品繞往鄰國避稅,但成本和風險都增加,還是傷害到中國利益。 有華企改貨品標籤 經大馬轉運 《紐約時報》早於今年4月曾報道過有中國公司通過將貨物從其他國家轉運及改標籤來規避西方關稅的問題,稱這些公司網絡廣泛且高度發達,能避開關稅,將鋼鐵、鋁箔、服裝、太陽能電池板,甚至不袗水槽運往美國和歐洲。 例如,將貨物從中國經馬來西亞運到美國的費用,一個標準貨櫃價格是3000至4000美元,比直接運往美國最少多花2000美元。多出的費用包括馬來西亞的原產地證書(500美元),在馬來西亞開箱並包裝到另一個貨櫃的費用(最少950美元),及多出的海運費(約600美元)。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長朱峰對本報表示,為應對貿易戰,中國已在尋找替代市場,早前下調部分亞太國家進口關稅,大豆關稅為零就是其一。他稱中國消費的大豆80%依賴進口,多途徑增加大豆進口是必須的;但在貿易戰中,不排除美國會先將大豆等產品賣給第三國,再轉賣中國,但價格還有待觀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