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藝人徐靜蕾傳聞與男友分手,發了一條微博短信:「因為不了解而在一起,因為了解而分開。」「了解」就是「知」,能了解自己的人就是「知己」了。人們總愛說:「千金易得,知己難求。」卻往往忘記「了解」不等於「接受」,「知己」不代表「容己」。有時成也「知己」,敗也「知己」。劉德華有首歌叫《一知半解》,歌詞是這樣的:「一起因為了解,分手只為了解。」正唱出「知」的兩面,徐靜蕾大概沒聽過這首歌。
「知」好,還是「不知」好?這個問題兩千多年前就有人提過,秦相呂不韋就「知」與「不知」各舉了一個例子加以討論。當然,他說的不是愛情。
◆內文
牛缺[1],居上地[2]大儒也,下之邯鄲[3],遇盜於耦沙[4]之中。盜求其橐[5]中之載則與之,求其車馬則與之,求其衣被則與之。牛缺出[6]而去。
盜相謂曰:「此天下之顯人[7]也,今辱之如此,此必愬[8]我於萬乘之主[9],萬乘之主必以國誅我,我必不生。不若相與追而殺之,以滅其[。」於是相與趨之,行三十里,及而殺之。此以知故也。
孟賁[10]過於河,先其五[11],船人怒,而以楫虓其頭[12],顧[13]不知其孟賁也。
中河,孟賁瞋目而視船人,髮植[14],目裂,鬢指[15],舟中之人盡揚播[16]入於河。使船人知其孟賁,弗敢直視,涉無先者,又況於辱之乎?此以不知故也。
知與不知,皆不足恃,其惟和調[17]近之。猶未可必[18],蓋有不辨和調者,則和調有不免也。
(《呂氏春秋?必己》)
◆註釋
[1]牛缺:戰國時秦國人,儒者。在前往邯鄲的途中遇到強盜,行裝被劫,牛缺面色不變,說:「君子不以所養害其所養。」(意思是:君子不會因為保養身體的外物,而損害應該保養的身體)結果反而被強盜所殺。事[見於《列子》、《呂氏春秋》等書
[2]上地:古地名,大概在今陝西省綏德縣一帶
[3]下之邯鄲:下,從高地往低地。之,到。邯鄲,地名,戰國時期趙國首都,今河北省邯鄲市。牛缺從秦國前往邯鄲,秦地高,邯鄲低,故說「下之邯鄲」
[4]耦沙:耦,[粵]音偶,ngau5。耦沙,地名,又稱「耦水」,在今河北省邢台市沙河縣
[5]橐:[粵]音托,tok3,袋子。古代兩頭開口的小袋子叫「橐」,只有一個開口的大袋子叫「囊」
[6]出:當為「步」字之誤
[7]顯人:有名望的人
[8]愬:通「訴」,訴說,控告
[9]萬乘之主:乘,[粵]音盛,sing6,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萬乘之主,能出兵車萬乘的大國君主
[10]孟賁:賁,[粵]音奔,ban1。孟賁,戰國時齊國人,著名勇士,相傳入水不避蛟龍,陸上不怕猛獸,能生拔牛角
[11]先其五:五,通「伍」,行列,隊伍。先其五,指不守秩序,搶在隊伍之前,即插隊
[12]以楫虓其頭:楫,[粵]音接,zip3,船槳。虓,通「敲」,敲打。以楫虓其頭,用船槳敲打孟賁的頭
[13]顧:而,不過,表示轉折關係
[14]植:豎立
[15]指:直立,豎起
[16]揚播:相當於「搖動」
[17]和調:調和,協調
[18]必:必然,肯定,引伸為可靠、依仗
■語譯填充
牛缺是a.__於上地的大儒。他下邯鄲時,在耦沙一帶遇到強盜。強盜要他袋子婺邞滌]物,牛缺就給了他們;要他的車馬,也給了他們;要他的衣被,還是給了他們。最後牛缺只能步行離去。
強盜彼此商量:「這一定是天下頂有名望的人,今天我們這樣侮辱他,他一定會到大國君主那堨h告發我們,國君也必定會傾全國之力來b.__我們,我們也肯定活不成了。不如大家追上去殺了他,抹滅他的蹤[。」於是強盜一起緊追牛缺,趕了三十里,終於追上並殺了他。這是因為強盜知道牛缺是名人的緣故。
勇士孟賁過河時,不排隊,搶在別人的前頭上船。船夫很生氣,用船槳敲他的頭,竟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孟賁。
到了河中央,孟賁發起威來,c.__盯茞謅牷A只見他頭髮上豎,眼眶迸裂,連鬢毛都直立起來。孟賁晃動渡船,船上的人全被搖入河堙C假如船夫知道他是孟賁,恐怕連正眼都不敢看他,也沒有人敢比他先上船,更何G侮辱他呢?這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孟賁是勇士的緣故。
知道與不知道,都不足以d.__,只有調和二者,才勉強近乎可靠。即使這樣,調和也未必能夠完全依賴,因為還有連調和都不能分辨的人,所以調和有時也不能免於禍患。
a.____
b.____
c.____
d.____
插畫:鍾錦榮
文﹕洪若震 -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文字學、古代文獻和古典文學,長期從事語文教育,著有《生鬼文言文》系列。
[語文同樂 第3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