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市改華埠發展計劃惹議 新計劃數周內提交市議會
【明報專訊】溫市市府早前突然修改已經完成的華埠發展計劃建議書,引起部分社區人士不滿,市府首席規劃師凱利(Gil Kelley)昨日發表公開信解釋有關改動,強調市府要平衡各方意見。該建議書預料未來幾個星期內會正式提交到市議會討論。
有關的華埠發展計劃建議書經過長時間討論後於上個月完成,但市府在本月20日提出多項修改,做法被批評令之前進行的大量社區諮詢工作如同虛設。卑詩大學(UBC)歷史系教授余全毅、西門菲沙大學(SFU)城市設計及規劃課程總監甄瑞謙和華埠歷史學者阿特金(John Atkin)都齊聲表達不滿。
溫市市府首席規劃師凱利昨日透過公開信解釋,市府在完成建議書後,舉行過另一次諮詢會,並根據收集到的意見進行調整,強調修改目的是平衡各方意見。其中一個改動是將無條件(outright)使用土地的建築面積比例(FSR)上限為1.0的這項條件剔除,但保留有條件(conditional)使用土地的建築面積比例上限為4.8。凱利指修改後,由於刪除了無條件的條款,因此華埠日後的所有發展計劃,其設計都必須通過市府的有條件審批,並為建築密度設定一個上限。
據溫市文件解釋FSR為土地上建築物總面積除以地皮面積的比例。舉例,FSR1.0可代表6000呎平方呎地最多可建同面積的建築物。
凱利解釋,在最近的諮詢上,市府聽到來自部分團體的意見,指FSR1.0該限制會使新建項目被限制只可建一層,而並不是市府及民眾的原意,因此經進行檢討後,市府應為將無條件FSR1.0的限制刪除。
另一個修改是建議取消新建築必須保留不少於3米闊的後巷,凱利指雖然後巷對社區發展十分重要,但有意見卻指出華埠的物業土地面積不大,強制性預留後巷空間是不實際的做法,因此提出取消該項條件。
凱利說,整項華埠發展計劃諮詢工作歷時3年,市府廣泛地收集華埠社區人士的意見,研究各種政策的可能性,確保華埠面貌和傳統特色得以保存,同時可以防止地價上漲和抑制炒風,保障居民和商戶的利益。他又說,市府今年先後舉辦了8場社區會議、兩場公眾說明會以及兩場茶會,並收到大量電郵及信件,綜合各方意見後完成建議書,預料未來幾個星期內會正式提交到市議會討論及表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