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觀鳥會發表全球黑臉琵鷺同步調查結果,全球共錄得3941隻黑臉琵鷺,與去年一樣,是自1989年有紀錄以來最高;多個地區的黑臉琵鷺數目錄得增長,惟香港后海灣反覆向下,今年僅錄得350隻,較去年少25隻,跌幅約6.7%,是4年來最低。香港觀鳥會估計與后海灣濕地受發展影響,面積不斷萎縮有關。 全球紀錄自1989年最高 由香港觀鳥會統籌的黑臉琵鷺全球普查2018已於今年1月19至21日完成,各地觀鳥人士在30多個地點同步普查。結果顯示,今年整體數目保持平穩,但各個越冬地點的黑臉琵鷺數目較為波動,包括錄得最多黑臉琵鷺的台灣,數字由去年2601隻,減至今年2195隻,跌幅達15.6%。 與此同時,中國大陸(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上海)及日本的黑臉琵鷺分別錄得744隻及508隻,按年增加87.4%及17.3%。其他錄得黑臉琵鷺出沒的地點包括越南錄得65隻,按年上升4.8%;澳門錄得50隻,按年上升13.6%;韓國錄得26隻,按去年下跌10.3%。 香港觀鳥會研究經理余日東表示,后海灣一向是黑臉琵鷺主要越冬地點,但過去深圳填海令泥灘不斷縮減,而本港新界西北不斷發展,令黑臉琵鷺的棲息地受到威脅。 觀鳥會:泥灘縮減影響棲息 余日東又指出,近年到港越冬的黑臉琵鷺呈下降趨勢,暫難以確定有多少黑臉琵鷺轉往其他地點越冬。不過普查期間發現,在港越冬的黑臉琵鷺趨向到魚塘覓食,反映了天然泥灘的生境不足夠讓黑臉琵鷺覓食及棲息,而早前米埔發現捕獸器,令黑臉琵鷺受傷或死亡,令人擔心長遠會改變黑臉琵鷺的覓食模式,影響數量穩定性,認為保育天然泥灘生境刻不容緩,觀鳥會呼籲港府應盡快展開研究,保護黑臉琵鷺的棲息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