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智叻星:中國古代農耕法
【明報專訊】當小農夫的同學在學習堆肥與拔草後,走入「田中研習室」瞭解中國古代的耕作方法,並認識泥土中的微生物如何把有機肥料分解為養分,讓植物的根部吸收,大家聽得嘖嘖稱奇。研習室亦介紹中國古代用來指示農事的曆法——二十四節氣,一起來看看。
■堆肥古時稱為「糞」
現在耕作多用化學肥料,亦有肥料由落葉、枯草、排泄物、動物屍體等組成,自然分解成泥土的養分,稱為「有機堆肥」。中國古代把肥料一概稱為「糞」。中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收錄了西周詩歌《周頌•良耜》,詩中提及以腐爛的植物作為肥料。(圖一)
■拔草須連根拔
拔雜草時須連根拔起,不然雜草拔去後仍會長出來。根是植物從泥土汲取養分的根本,古人會把家族和故鄉視為自己的「根」。魏晉南北朝筆記小說《世說新語》記載,東漢末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即皇帝位後,逼害弟弟曹植,要求弟弟七步成詩。曹植作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詩句,指兄弟不應自相殘殺。(圖二)
■苑如:先翻土再拔草
雜草難拔,她建議同學先翻土,把雜草挖出來再連根拔起。
■俊熙:勿拿枯枝亂跑
他提醒同學不要拿著枯枝走來走去,他的手就是這樣被同學弄傷的。
■二十四節氣
1. 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如春分、大暑、冬至等,標示氣候轉變,亦用來指示農事,例如應何時播種、何時收成。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合著的《淮南子》中,早有記述二十四節氣的名字。
以下是部分節氣的名稱,試把它們與相應的天氣連起來。
春分• •A. 雨水增多,雨生百穀
清明• •B. 春季過了一半,農夫開始耕作
穀雨• •C. 天氣清爽明朗,適宜種麥
芒種• •D. 大麥、小麥等已長成
2. 古時農民會因應節氣,順應天時,種植時令農作物,以取得良好收成,即所謂「不時不種」。下週五是「冬至」,是北半球地區日晝最短的一天。傳統上,中國人會在冬至與家人團聚吃飯。
原來,冬至亦是種芥蘭的時候。2018年1月5日與1月20日是「小寒」與「大寒」,「大」、「小」表示天氣寒冷的程度。
(圖三)是生菜和菜心的種子,看「小寒」與「大寒」應分別種哪一種,並將答案填在方格內。
(答案見另文)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3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