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復考範文,令一眾考生人心惶惶,然而「有危亦有機」,只要掌握溫習方法,不但有助鞏固文言知識,亦能取得佳績。考評局上載的「指定文言經典試題舉隅」,以範文《出師表》為例,列舉考核問題,其中大題目考核《出》的對比手法。
袁漢基指出當中有兩點提示:
.必須熟讀範文,除《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不用背誦全篇,其他都要
.必須熟悉範文的修辭手法,可能每年均有一題
12篇文言範文(見表)
推而廣之 切忌囫圇吞棗
袁漢基認同學習範文有助鞏固語文基礎,但前提是學生不應故步自封,而應以範文為基礎,推而廣之,多讀其他篇章。他以《出師表》為例,如學生學會分析文中對比手法,看陌生篇章時亦要懂得分析;學生瞭解諸葛亮身世,亦要知道杜甫為何常引諸葛亮自況。
除熟讀範文,學生應多探究文章所引的典故和人物事跡。他批評不少學校只教授學生範文內容,是本末倒置,使學生只懂死記爛背,囫圇吞棗。他提醒:「考評局說暫時不會有比較題或結合陌生篇章出題,因為現在還是新出,還能出題,遲些人人把範文背得滾瓜爛熟,就可能要出其他篇章的比較題。」
■想一想
(1) 範文〈登樓〉是杜甫寫的七言律詩,用以哀悼吐蕃侵佔,國破家亡。詩中「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杜甫感嘆昏庸的劉後主能立祠廟,他只能學名相諸葛亮般,借〈梁父吟〉抒發自己的濟世理想。你知道杜甫以諸葛亮自況,有何用意嗎?
■學生感想
中五 張展滔
我喜歡背文言名句、篇章,可於作文時運用。讀文言文最大得著是瞭解各家精神,如學習範文〈始得西山宴遊記〉和〈逍遙遊〉時,認識到道家思想,引發思考。袁老師的課對我幫助很大,令我認識中國文化知識,例如讀文章時要先瞭解作者信奉哪家思想,他的處境和背景,才能讀出文章真義。文言語句有很多修飾字詞,最重要是找出中心句和思想。
中五 張榕江
我平時愛看文言故事,看不懂就找語譯看,後再閱讀原文,印象更深刻。上畢袁老師的課,我學會多思考文章的主旨和故事,不要人云亦云,思考故事背後的意思。以〈曾子殺彘〉為例,作者是韓非子,寫的當然並非仁義道德,而是有關推行政令的事宜。
中五 馬嘉慧
我文言根底不好,本身不愛讀文言,但頗喜歡文言故事。文言故事與現代文學題材往往不同,前者多有述及古代戰爭與前人智慧,值得我們閱讀。袁老師教學生動,不會單要我們背誦字詞解釋,而會說明字詞的出處、與日常生活的聯繫,有助記憶。文言文有很多常用字詞,背誦它們的解釋,有助理解篇章。
■答案
(1)〈梁父吟〉記述了春秋名相晏嬰的事跡,據說諸葛亮十分喜歡它,杜甫以此說明自己與諸葛亮一樣胸懷大志;諸葛亮受劉備賞識,貴為蜀相,杜甫以此自傷君臣不遇。
文:譚舒雅
圖:譚舒雅
[語文同樂 第2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