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第6次核試不僅令亞太地區周邊國家感受威脅,《紐約時報》指出,美韓領導人對解決朝鮮問題的不同看法,亦使美韓67年的同盟關係出現裂痕。分析稱,對朝態度強硬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可能視韓國總統文在寅猶如二戰時對納粹德國採取綏靖政策的英國首相張伯倫,認為文在寅仍期望以對話解決朝核問題是天真想法。
文在寅堅持對話 特朗普批姑息
文在寅一直傾向以對話和制裁方式,逼朝鮮談判,即使在朝鮮周日核試後,他仍堅持對話。當特朗普上月以「烈焰與怒火」威脅朝鮮時,文在寅說只能和平解決,因為戰火殃及的是韓國人,而非美國人。
特朗普則對朝態度強硬,他表明對話不能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在朝鮮周日核試後數小時,他在Twitter貼文,一方面批評朝鮮,亦不滿韓國選擇用對話方式解決朝鮮半島核危機:「韓國開始發現,就像我曾說過,他們姑息朝鮮的方法並不可行。他們(朝鮮)只明白一件事!」
學者:如二戰英相張伯倫縱容德國
延世大學教授德勒里(John Delury)認為,特朗普會將文在寅與二戰英國首相張伯倫作比較——張伯倫當年對納粹德國領袖希特勒採取綏靖政策,結果仍未能阻止戰爭爆發。世宗研究所專家李承鉉認為,特朗普會覺得文在寅仍堅持和朝鮮對話是天真的想法,亦會質疑文在寅是否與美同一陣線。
文在寅曾是自由派前總統盧武鉉的重要助手,傳承對朝鮮的「陽光政策」路線和抗美元素——盧武鉉2002年勝選一部分得力於社會的反美民意;文在寅競選時則稱有需要時會向美國說「不」,他今年5月上任後亦擺出反對美國在韓部署薩德(THAAD)反導系統的態度。首爾峨山政策研究院分析員金志胤認為,華府仍懷疑文在寅是「盧武鉉2.0」。
分析指出,韓國現在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與已核武化的朝鮮共處。韓國會憂慮朝鮮將藉其核力量在韓美間見縫插針,以美軍撤出韓國換取凍結其核子計劃。(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