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恭蕙:開發郊園門檻非常高
【明報專訊】政府上月委託房協研究郊野公園建屋,即將離任的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表示,管理郊野公園是漁護署的職責,不會主動提出發展郊野公園,但不可拒絕其他政策局提出,甚至「唔畀人做研究」,但她強調要通過政治和法律的門檻非常高,而政府已承諾現有郊野公園面積不會減少。她又透露現屆政府已開展研究成立基金,長遠保育高生態價值的地點,料下屆政府會就計劃內容諮詢公眾。
指環境局不能阻人研究
陸恭蕙明日將卸任,她周二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該局轄下漁護署的職責是管理郊野公園,不會提出開發郊野公園土地,但不能阻止其他部門「拍門」,「唔可以唔畀人做研究」,但她指若要徵用郊野公園土地,必須修例,「一去到啟動修例程序,門檻會變得非常高」,意味闖關不易。
資料顯示,郊野公園受到1976年訂立的《郊野公園條例》保護,過去雖有徵用郊野公園的例子,例如1990年代興建3號幹線,需要割讓部分郊野公園,原因是沒有其他替代方案,結果犧牲了2公頃郊野公園用地,但換來在大棠增加40公頃郊野公園土地作補償。
保育基金正籌備
政府於2004年提出新自然保育政策,事隔13年才有沙羅洞項目獲批。陸恭蕙指出,特首在今年初的《施政報告》已指出,為了推動復育偏遠鄉郊環境,政府將設立保育基金籌備委員會,參考外地及本港經驗,研究此基金的工作範圍、運作模式和所需法例及資源。她透露政府已開展籌備工作,料下屆政府會就計劃內容諮詢公眾。
對於現有郊野公園,陸恭蕙坦言資源不足,例如廁所殘舊,康樂設施未達歐美國家公園水平,故漁護署現時正在研究為郊野公園加入新元素。她指今年是本港郊野公園成立40周年,認為漁護署不妨設下10年發展計劃,然後按計劃進行,到50周年的時候就可以檢視是否達標。
空氣質素亦是陸恭蕙集中處理的工作之一,被問到任內未能推行郵輪岸電系統是否感到可惜,陸恭蕙指近年外國如挪威及德國等地漸流行以綠色郵輪作招徠,岸電不可缺少,相信未來將成為大趨勢,而本港與內地的郵輪旅遊業正急促發展,認為下屆政府應重新研究是否引入岸電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