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後再發文 佈局頂級理論
中共中央近期出台《關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下簡稱《意見》),是時隔13年中共再次發表針對中國哲學社科領域的綱領性文件。觀察家稱,《意見》是對中共總書記習近平2016年5月「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講話的實質性操作。
在那次座談會之前,習近平還召開了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顯示其治下的意識形態佈局初具雛形。
而《意見》的發表,則是構劃了中共意識形態佈局的最高層級,即理論體系的頂層設計(即由最高層主導的規劃)。中共官媒16日的簡短新聞稿中,「理論」一詞就出現了15次,並確指「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為了提供「強大思想理論支撐」。
消息稱,北京高層認同3個理念,一是哲學社科的重要地位「不可替代」,二是中共對哲學社科發展規律的認知空前深刻,三是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亟需一套與之相匹配的中國特色理論體系。
落實習論述「中國特色」
相較13年前(2004年)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今次文件更具「頂層設計」的確切意涵。其中3個取向值得關注:
其一,「中國特色」將是理論建構的核心內容。今次文件對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都冠以「中國特色」,而2004版中,「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僅提及一次。
故北京不少觀察人士認為,這是坐實習近平去年座談會上首次提出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表述,習當時還談及「中國特色」的三大意涵,是第一個對此作出系統表述的中共領導人。
其二,體系化與國際化將是未來路向。社科界消息稱,「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即將進入「加快構建」的實施階段,可能包括建成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
其中「話語體系」尤其值得關注,顯示中共有強烈意願將其近年來理論成果學理化、國際化,對外塑造「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進而提升中國的全球話語權、規則制定權。
倡馬克思主義列「必修課」
其三,馬克思主義理論及中共的領導將強化。《意見》指明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且要成為「必修課」,相信是針對近年馬克思主義逐漸「失語」的問題。
《意見》提及「加強和改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從工作機制上看,
預計對該領域的指導性將會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