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區屋價一年升60%後 建築商宣布「爛尾」退款
當年樓價55萬 如今已要過百萬
【明報專訊】約克區北端的Keswick小鎮寧靜恬逸,距離多倫多也不遠。一些想追求生活質素而又不想負擔大多倫多地區昂貴屋價的市民﹐1年前在該處買入價格適中的樓花,以為可圓置業夢。這班包括華人在內的買家卻突然收到建築商通知﹐稱房子因故無法交吉,但可全數退回購房首期。
至少28個買家於去年初交付了4萬至6萬元不等的訂金,買下價格介乎55萬至75萬元之間﹑位於Keswick鎮南端的The Queensway第二期工程的獨立屋樓花。
但一年後,這些買家卻突然收到建築商PAH(Park Avenue Homes)的律師信,告知「因某些不可控制的原因,使工程無法繼續進行,建築商只有全額退還訂金。」
對這些買家來說,他們不想要回訂金,他們只想要房子。因過去一年中,該處樓盤所在的Georgina地區的房價已上漲60%左右,同樣的房子現在至少叫價百萬元或以上,超過他們所能負擔。
部分受影響的買家﹐因建築商停止工程﹐令他們大失預算﹐只能繼續棲身在父母家的土庫內,又或繼續租住在環境欠佳的出租屋內。
有買家與PAH公司理論,同時又向專門監管地產商的機構Tarion投訴,懷疑該建築商是故意不完成工程,然後將樓盤再以更高的價格售出。
Tarion現正跟進事件﹐該機構的公關副總裁奎斯特(Michael Quast)說﹐他們最關注的是PAH有否不合理地取消與買家簽署的合約,若真有其事,當局將採取行動,包對建築商的牌照加入條件,甚至吊銷他們的牌照。
對此,獲PAH委託處理公關事宜的Vicbar負責人格里菲斯(Vicki Griffiths)表示,有關說法毫無根據。
他說﹕「事情很簡單。Queensway樓盤所在的地段,被其他發展商的地塊所包圍。要開發樓盤,必須有道路、上下水和電氣等方面的設施通過其他地塊鋪過來,也就是說,需要其他發展商的通力配合,但現在問題就出在這裏。」
格里菲斯指出,由於其他發展商的拖延和不配合,基礎服務不到位的情況下,PAH也不可能憑空造樓。即使當地的Georgina政府已出面協調,做各種游說工作,但仍然無法在預訂期限內開工。
眼看工期就要耽誤,PAH建築商就跟這些土地的發展商商量,看看能否延長雙方合約,最終讓房子蓋好,但最後發展商還是拒絕PAH的要求。
「至於失望的買家們指責,指PAH是想變相加價,那是他們沒有仔細看公司的網站。公司網站上面正在登記(只登記還不是出售)的第三期樓盤,和出問題的第二期工程完全不同﹐而且第三期樓盤現在只有4個單位在放售。」
本報昨再向Tarion查詢事件時,對方則稱﹐他們仍在調查PAH公司的行為,看看是否有違規的地方。至於該公司是不是「變相加價」,Tarion稱他們暫時無法就此作出評論,因為調查還沒有結束。
Tarion方面希望,所有受到該工程影響的市民,請盡快與他們聯繫,或者向有經驗的地產律師求助,保護他們的合約權利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