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能力:網上平台

[2017.05.19] 發表

【明報專訊】■寫一寫

試以古樹中學中六甲班王小穎同學的身分,撰寫一篇評論文章,參加由學生會舉辦的徵文比賽,評論一下現時青少年使用網上交流平台跟其他人溝通和發表意見時所產生之問題,以及這些問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然後就相關的問題建議同學參加由學生會在暑假時所舉辦的一個活動,並說明同學參加該項活動會有何得益。(全文不少於500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

(閱讀材料見上期) 

■學生示例

標題示例 論青少年使用網上平台

◆引言示例一

現時,社會科技一日千里,網上社交平台愈趨發達,青少年亦經常使用網上交流平台與其他人溝通以及發表意見。適逢我校校報《火把》舉辦徵文比賽,本人特撰文表達對現時青少年使用虛擬社交平台的看法,先分析在社交平台交友衍生的兩個問題及成因,並說明它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然後建議同學參加一個由學生會舉辦的暑期活動,並說明對同學的益處,希望同學培養正確使用網上平台的態度,並且將其推而廣之。

◆引言示例二

本人為中六甲班的王小穎,有見近日學生會正舉辦一徵文比賽,討論現時青少年使用網上交流平台認識朋友所衍生的問題,不禁反思在生活中於網絡世界所遇到的情?及交友習慣,故特此撰寫一篇評論文章,探討這些問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本人亦會就所述問題建議一項由學生會舉辦的暑期活動,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習慣。

◆整合拓展示例

現時青少年在網上交流平台與人溝通,不時以言傷人,令他人感到被侮辱,有礙對話。現今社會,科技日新月異,上網的途徑不再局限於電腦,手提電話也提供同樣的功能,便利了人們的生活。然而,青少年卻因此輕易沉迷在虛擬世界。據青少年群益會的問卷調查,大部分受訪青少年每天上網時數超過三小時,更有部分青少年每天上網多於十一小時,其沉迷的程度可見一斑。青少年與家人或朋友面對面的溝通時間減少,不能從真實對話學習溝通應有的禮儀和態度。在網上習慣隨心所欲發表留言,不懂尊重他人或顧及他人感受,加上毋須使用真實身分,青少年以為不用負上責任,說話往往不留餘地,以及妄作出位言論,甚至一言不合而爆發衝突。網絡上許多「罵戰」、「起底」、網絡欺凌便是因為青少年不懂慎言而致。

此外,青少年在發表意見時,往往言之無物、內容空洞,使人不明所以。青少年使用手機在社交平台分享生活百態、所思所感,發文或留言不需先擬大綱或佈局謀篇,更不會校對更正。長久以來,他們或會習慣這種隨心隨意、馬虎苟且的寫作模式,使寫作技巧生疏,遂出現文意不通、詞句甚多沙石等現象。加上現時在網上發表言論,多以口語寫作,而不採書面語,文縐縐的句子用字反而會被人取笑。此歪風助長了青少年寫作草率的心態。青少年習於此識,將使語文水平下降,不利學習、考試,甚至影響未來發展。而讀者閱讀了此等文章,或會為其意思感到疑惑,甚至產生誤解,不利於溝通和了解。

◆見解論證示例一

本人建議同學參與暑期寫作訓練班暨文學網誌比賽,活動分為兩部分,前者容許同學透過四堂講授課程及練習,積學儲寶,後者則容許同學在網上發表網誌。活動得益析述如下。

就參加同學而言,首先,活動提供難能可貴機會讓同學鍛煉文筆、提升語文能力。現時青少年不習慣在網上以書面語表達個人意見,僅以口語、潮語取而代之,用心佈局謀篇、咬文嚼字者反遭譏笑。文學網誌比賽要求同學於一個月內發表不少於十篇題材健康、通順、以書面語寫成的網誌,公諸同好,此等頻密的練習促使同學必須廣納生活選材,以增加文章的多元性、可讀性,多加描述大自然、生活,甚至與網友分享處世之道,以優雅的文辭代替英語、潮語,表達生活態度,使同學更上一層樓;同時,更可應用課文、文化知識,豐富內文,使網上帖文有妙筆生輝之感。此外,同學參與暑期寫作訓練班可得到寫作大師胡徒松博士的指導,反覆學習、用心比較、加以賞析及內化,豐富文學涵養,如學習下筆立論、單句過渡、首尾呼應等佈局手法,複習聯想、襯托等修辭技巧,使同學表達清晰,使留言多添一份幽默諧諷,而不是爭鋒相對、辭鋒銳利,終能減少在網絡上樹敵、交怨的機會。

此外,參加同學推而廣之,對其他香城互聯網使用者亦有所裨益。同學學到很多技巧後可以踴躍在社交媒體等平台發表,將能樹立良好榜樣,吸引其他使用者效法。亦能透過互勵互勉、相規以善,分享網上留言的健康方法。有曰:「一傳十、十傳百。」香城的健康網上交友風氣將由此對外擴展,感染其他市民,甚至能推動其他華語網友,改變辭風。

◆見解論證示例二

有見及此,本人推薦我校同學參加學生會於暑期舉辦的網上禮儀講座暨「以鍵盤支援學習」訓練班,重點改善我校同學在網絡上溝通的態度。此活動分為兩部分,皆對參加同學帶來不少的益處。

第一部分是網上禮儀講座。此講座的講題為「做個有禮網絡人」,由青少年心理學家和網絡小說家梅蔡寇玉博士指導如何在網上保持禮貌,不鹵莽批評、嘲諷,以糾正參加者使用網絡的態度。另外,梅蔡寇玉博士身為網絡小說家,想必可提供在網上發表文章的注意事項及一些親身經歷,並說明不小心用詞的後果,相信網上禮儀講座有助改善參加者使用網絡時的態度和言詞。

第二部分是「以鍵盤支援學習」訓練班。梅蔡寇玉博士團隊,包括武森基先生、萬紀柏先生和尤如詩小姐,從四方面講解網絡溝通的問題。第一,透過認識電腦系統的組織,參加者能夠明白電腦所蘊含的功能,不但只用於遊戲娛樂,同時用於維繫不同網絡使用者的關係,因此應更認真、謹慎地處理網上與他人的關係。其次,培養「資訊素養」和「共享網絡知識」的意識,有助參加者於網上分享資料或發表意見前先深思熟慮,避免因言論造成爭執或衝突。最後,了解通訊科技與相關的社會、道德及法律問題,提醒及警告參加者避免在網上作出不妥當的言論或舉動,因而令自己受到損害。

此項活動有助參加者善用網絡資源,改善態度和選取恰當言語,更能推己及人,將學會的知識和技巧傳授他人,令更多青少年受惠、懂得正確使用網絡。此活動的名額僅一百二十人,額滿即止,本人在此鼓勵同學積極於本校內聯網登記報名。

◆結論示例

以上便是現時青少年在網上交友平台交朋友所衍生的問題,並說明其負面影響,藉着鼓勵同學參加學生會舉辦的活動,希望同學也能培養正確的網上交友態度和上網習慣,更寄望同學能在使用網上社交平台時,主動推廣這項正確交友態度和上網習慣,推己及人,使更多人一同享受上網的樂趣。正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推廣這些態度和習慣也可以使他人受益,一同在社交平台上享受交友的樂趣,並在活動中找到樂趣。

(文:由英華書院提供,文稿經編輯修改)

圖:DragonImages@iStockphoto、網上圖片

[語文同樂 256期]

更多教育
【明報專訊】中文科2017年的卷一閱讀理解,增加了語文基礎的考問,同學似曾相識。一看便以為完全掌握的題目,容易掉以輕心,故反要特別小心。 ... 詳情
中華智叻星:古琴 四藝之首
【明報專訊】「琴棋書畫」是中國古代推崇的四門藝術,其中古琴是四藝之首。古人視古琴為清雅的代表,端莊高雅又可以修心養性。何韋瑩(協恩中學附屬小... 詳情
中華智叻星:古琴知多少
【明報專訊】古琴音色輕柔低沉,要保養它也要費工夫,而且讀譜如讀文、彈奏重視知音交流多於表演……以上種種都是令人感覺古琴具有清雅氣質的元素呢!... 詳情
【明報專訊】1.B 2. 高山流水 [智叻Smarties'中文 342期] 詳情
趣談香港地:荃灣因淺灣得名
【明報專訊】從明代記載廣東地方的《粵大記》可見,荃灣古稱「淺灣」,據說因為海灣水淺而得名!荃灣現在是繁盛的市鎮,可是以前的人對荃灣一帶避之則...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7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