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淇老師:很多同學接到試卷會先埋頭看資料,其實這並不是最有效分析資料的方法。
小通:老師你說資料必須善用,那我當然先看呀!
淇老師:你應該先看題目,留意題目關鍵字眼,然後再仔細留意資料哪些部分幫助回應題目,因為要掌握問題重點,才能有效篩選合用的資料。理解資料與題目的關係是第一步,若不知道兩者關係,捉錯用神,就算花大量時間引用資料作答,也只會換來「誤解資料和題目關係」的下場。
小識:怎樣為之「誤解資料和題目關係」?
淇老師:以2014年卷一題1c為例,題目要求考生解釋他們是否認為以示威遊行表達訴求有助提高香港人的生活素質,並加以解釋。部分表現較遜的考生引用資料C內香港2013年的一些公眾活動例子,卻未見清楚說明與香港人生活素質的關係,亦未能評估這些公眾活動對香港人生活素質各方面有什麼影響,顯得未能扣連資料與題目關係,焦點模糊,只純為引用資料而引用。
小明:我怎樣做才能篩選合用的資料?
淇老師:每個同學都可以建立一套專屬的方法來分析和區別資料。例如有些同學會用熒光筆的不同顏色分辨不同類型的資料;有些同學會利用符號,以直線代表原因、曲線代表影響,再以英文字母或數字符號標記。上述方法有助同學全面理解資料,而根據標記的次序作答亦能減少離題、引用的資料與論點毫不相干的情G。不過,同學平日做功課已要多熟習這些方法,否則會愈間愈亂。
小明:我看一眼題目就要開始寫,看到認為合用的資料就抄,否則會不夠時間答呀!是否抄錄所有資料內容就能取得高分?
淇老師:一字不漏地抄寫不能取得高分!如將不相關的資料內容抄寫,其實是引用了不恰當的資料,反而會影響分數。卷一非常重視資料的運用程度,提供的資料通常較為詳細,包括數據、圖表、照片、文字對話等,呈現議題,提供探究空間。以2014年卷一為例,題一提供照片、表列數據和表列文字資料;題二則為漫畫、表列數據和報章新聞資料;第三題就提供棒形圖資料和文字的對話。當題目有不同類型的資料時,同學應仔細分析,嘗試找出不同資料的共通點。
小通:我還是不太明白﹗
淇老師:近年卷一常見資料互證題,通常要求考生分析資料之間的關係,運用資料論證如何支持某些觀點。以2014年卷一題2a為例,題目要求考生利用資料A、B及C論證風力發電代價是否超出其好處。
為符合題目要求,考生不可單用一則資料,論點必須從3則資料延伸並論證。各則資料明顯有不同立場,考生可從正面分析資料支持觀點的地方,再找出一些資料不支持之處,加以反駁或淡化,這樣互證,理據會更充分。答這類題目想取得5級成績的話,考評局的樣本顯示考生必須找出資料的相關之處,再綜合資料。
小明,以同年卷一題2b為例,應如何理解資料與題目的關係?
小明:題2b要求考生就資料C中某關注團體的兩項建議,逐一與興建海上風電場比較,我應一併運用資料A及B,論證風力發電的好處與壞處,以及比較每項建議時應如何取捨。
淇老師:對!卷一的題目有些是考核較基本的資料詮釋及處理能力,有些則要求考生整合資料,以回應具爭議的問題。若能靈活應用資料,並善用不同方法詮釋,巧妙地結合資料與分析,令閱卷員明白你理解資料與題目的關係,自然能夠取得較高的分數。
文:李安淇老師
插畫:謝偉豪
[通通識 第4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