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計報告指出,民政事務總署向區議會社區參與計劃批出撥款,在2011至2015年間,計劃數目及參加人次分別減少3.3%及13.3%,但開支反升17%至近3.2億元。報告揭發去年社區計劃申報利益有問題,129宗個案中有57%成員申報利益後主席沒裁決,涉及3個區議會,有人申報後繼續開會,署方認為「情G不理想」,促請民政總署改善。
區議員及區議會轄下成員須於任期生效1個月內申報利益,此屬「第一層」申報,包括受薪東主、合伙人、董事職位、持有股份及「其他可供申報利益」等。議員處理投標及社區計劃撥款,須作「第二層」申報,包括與受惠者關連。
95%上任沒申報任會長主席
審計署檢視9個區議會資料,發現去年於會議所作的129項申報中,95%個案沒作「第一層申報」,當中有人是相關機構會長、名譽會長、主席等。民政總署解釋,「第一層」申報強調金錢利益,區議會認為出任職位無支薪,故沒作第一層申報。審計署認為,若區議員或委員會成員在推行機構任會長或主席,或被視為具決策或影響力的重要職位,民政總署應提供申報利益準則,以及提區議員加緊申報。
此外,審計署審視的129宗個案中,57%個案大會沒就申報利益作裁決,其中一宗涉2萬元,出席會議的3名成員申報為機構的主席、副主席及幹事,但他們都繼續開會。
誇大區會活動人數 最高逾3倍
另外,4個區議會於2015/16年度在康文署表演場地的38個計劃中,79%總結報告誇大參加人數,報稱觀眾量與康文署紀錄相差3%至323%。
審計署建議,區議會應檢討參加人數下跌原因,並提醒區議會加緊申報利益,以及為此裁決及作記錄,另若有關計劃評估不符實G,應予以跟進。
僅0.1%少數族裔參與
審計署亦檢視社區計劃內容,發現2015/16年度約2.06億元撥款中,71%屬藝術文化活動、康樂體育活動、節日慶典及區節,公民教育和樓宇管理各佔不足2%。
另於1500萬參加人次中,少數族裔僅約0.1%。署方建議,區議會要審視其開支是否切合地區需要。
議員批「大花筒」 未惠及市民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兼中西區區議員許智葳{為,報告揭露區議會「大花筒」,資源沒有用得其所。許智艄H其作區議員的中西區為例,建議慶祝國慶撥款由2015年的35萬元增至2017年的50萬元,長者服務小組撥款主要活動是向長者派福袋和小禮物,款額由30萬元增至60萬元。他認為這是歌舞昇平、政治宣傳或派小禮物活動,區議會應反省活動能否令居民得益。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指出,報告指活動開支增加,此說法「籠統」,未能反映團體活動內容和質素提升,以及物價上升令活動費用相應增加。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