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食物及衛生局計劃立法分兩級別規管15種美容用途的醫療儀器,激光、高強度聚焦超聲波(HI-FU)等須有醫生在場監督下操作,且不能同時「走幾個場」,預料今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消息稱,條例通過後不會立即生效,會設過渡期,以完成操作訓練,「不是一兩年之間可完成」。有美容業界擔心,加入醫生監督會增加美容業經營成本,令部分小規模美容院倒閉。 備即時急救 醫生不可「走幾場」 據政府的立法建議,市面4萬多款醫療儀器日後須註冊,但其使用不受規管,當中15種常用於美容業界的儀器,則有使用管制(見表),如激光、高強度聚焦超聲波儀器(HI-FU)等,使用者須有註冊醫生在場監督;風險較低的微針、冷凍溶脂等,若無註冊醫生監督,則使用者須先接受衛生署認可培訓。消息稱,監督醫生毋須專科資格,強調醫生本身受專業臨H訓練,監督並非為監察儀器操作,而是當使用儀器期間出現不良反應或事故時,可即時急救,故醫生不能同時「走幾個場」,「想不到由中環如何即時去到北角」,但監督細節會彈性處理,暫未落實罰則。 分兩級規管儀器 設過渡期 早前有物理治療團體指出對衝擊波、磁力脈衝等儀器毋須受監管的憂慮,消息稱,不同持份者各有意見,日後會設立由食衛局長委任的諮詢委員會,成員來自業界、醫學團體、工程師團體及學術界等,負責為醫療儀器分級,將來亦可按需要加入更多儀器管制。 醫生月薪數十萬 小店恐結業 香港美容業總會創會主席葉世雄表示,以往美容院沒醫生在場監督都甚少有嚴重意外,惟近年4宗涉傷亡的美容事故都由醫生操作,不明白現時須由醫生監督的理據,他擔心立例後會摧狴奕鶠A現從事美容業的醫生月薪高達數十萬元,預料日後薪金會上升,變相令無競爭力的小型美容院結業。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稱,現時美容業「無王管」,立例規管「好過唔管」,認同政府需交代醫生監督的細節及責任。他認為,醫生最緊張執業資格,有監督角色便代表一旦出事須負責,不會「亂來」,相信規管具阻嚇力。現時大部分公立醫生都並非從事與美容有關專科,相信不會因此搶走人手。 香港整容外科及醫學美容醫學會及香港皮膚科醫學院等5個醫學組織發表聯合聲明,表明支持政府的規管建議,但提出部分列為由受訓非醫護操作的醫療儀器,應改為須醫護操作或監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