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相關新聞
每逢農曆新年,神州大地會上演周期性的「人類大遷徙」——「春運」,即一眾在城鎮工作、擁農村戶籍的農民工紛紛回鄉過節,節日後再返回工作崗位。由於人數龐大,以致農曆新年前後多天往來城鎮及全國各地的運輸系統負荷極大,其中鐵路是主要交通工具,火車及高鐵往往一票難求。
2017年春運由1月13日開始,至2月21日為止,總共40日。交通運輸部預計期間全國旅客流量將達29.78億人次,比2016年同期增長2.2%。春運旅客選擇的交通工具中,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客流量佔比分別為12%、84.6%、1.4%和2%。鐵路與公路仍是春運出門的主要方式。
農曆新年前後 一票難求
中國鐵路總公司預計40日內會有約3.5億人次乘坐鐵路,比2016年多大約3100多萬人次,增長9.7%,即春運期間每日平均有約880萬人次乘坐鐵路。
■相關概念
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流動人口(migrant population)
三農問題(three rural issues)
城鄉差異(urban-rural differences)
城鄉遷移(rural-urban migration)
戶籍管理制度/戶口(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hukou)
■知識增益
◆農民工
中國自1958年起實施戶籍制度嚴格控制人口流動,每名嬰兒皆會被分配為「農業人口」及「非農業人口」(即城市戶籍)。1980年代內地實施改革開放,城市多了很多就業機會,不少原本在鄉村務農的農民到城市打工,成為「農民工」(peasant-labour)。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6年4月公布的《2015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2015年農民工總數約為2.775億人,比2014年增加352萬人,增長1.3%。2011年以來,農民工總數的增加速度持續下降。2015年,農民工人均月入3072元人民幣,按年增長7.2%;農民工整體呈現以下特徵:
1)女性比例提高,比例較2014年上升0.6%,佔33.6%;
2)平均年齡為38.6歲;
3)教育水平提高,高中及以上學歷佔25.2%。
農民工持「農業人口」戶籍在城市打工,待遇比非農業戶籍者差得多,如缺乏子女義務教育、醫療、住屋及社會福利等保障。
中國社科院「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課題組2016年5月底發表研究報告,指戶籍制度造成城鄉差距,沒有戶籍的城市常住人口實際上成為城市的「二等公民」,很難融入當地社會,為中國的新型城鎮化發展帶來挑戰。
◆戶籍改革
國務院提出戶籍制度改革,截至2016年9月,全國30個省區市已推出相關方案。
不過,要落戶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一線城市並非易事。北京、上海、廣東等城市皆有推出「積分落戶」政策,即外省民工符合一定條件,如就業、教育程度、年齡等可獲相對分數,符合分數要求者可申請「落戶」,即取得當地戶籍。2016年8月,政府發表《北京市積分落戶管理辦法(試行)》,2017年起試行。
有學者估計北京每年可通過積分落戶的人數不過萬人左右,意味政策試行的3年內可能只有約3萬人落戶,只佔近千萬北京流動人口很小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