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直擊:在西九,來一場文字盛宴 〈我從創作\閱讀\寫字,找到新路向……〉
【明報專訊】曾幾何時,我們相信長大後就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一切都是自由的。處身城市侷促的空間,方發現生活有很多局限,幸而香港尚有「自由約」——西九文化區每月定期舉行的戶外活動,讓大家呼吸自由的空氣。剛過去的10月「自由約」不但有地攤、音樂表演、漂書,更舉辦了「文學野外定向」活動,讓大家在廣闊空間中,尋找新路向。
文學 × 野外定向
以詩尋找新路向
「文學野外定向」由香港文學館策劃,旨在讓參與者按照選定的地圖,遊走西九尋詩。香港文學館行政經理楊華慶(Donald)表示,「文學野外定向」結合「野外定向」和「文學」兩種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元素,配合「尋找新路向」的主題。活動選取的3首詩均為香港詩人的作品,分別為池荒懸《幣》、曹疏影《夜火》、周漢輝《曠工記——致屯門青碧街》,內容均是詩人對「建立新路向」的盼望,期望參與者閱後亦能有所感悟,找到前行方向。
■演員游學修
讀村上春樹 掙脫框框
演員游學修從小不太喜歡閱讀及文字創作,就讀香港演藝學院時卻成為村上春樹的書迷!原因是村上春樹持平地描寫人性,「性愛是村上春樹小說的關鍵元素,他不會對此大為渲染,亦沒有加以貶抑,一切如此自然」。游學修佩服村上春樹總能以獨特的角度描寫人的處境、掙扎,每次讀畢他的小說,彷彿打開全新的門,讓其擺脫固有思考方式、角度,走出新路向。「我們長得愈大,對世界愈多定型。藉由閱讀,正可擺脫慣性思維,重新成為一個孩子,對身邊一切好奇。」對游學修來說,這就是閱讀的意義。
■詩人洪曉嫻
生活美醜 都有詩意
曾任《字花》編輯的詩人洪曉嫻中三開始寫作,當初寫詩不過因為二字:「寂寞」。她認為,成長過程中難免寂寞,有些情感難以言喻、無法分享,寫詩為她開闢了宣洩情感的路向。作為詩人,她認為「生活並非全是美好,詩意亦非純粹建立在美好之上」。相較於描寫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洪曉嫻的詩作更常提及瑣碎、腐敗的意象,如枯萎的花、小巷的石、台灣墾丁的綠蟹,因為「創作是為了見到身邊的事物,不論美醜;發現的過程本身就值得書寫」。對她來說,培養對身邊事物的敏銳觸覺,不是為了成為詩人,而是因為人生苦短,只有敏感地感受生活,才能得著更多,人生方不枉過。
■字畫家文龍
地攤賣字 鼓勵他人
字畫家文龍是地攤攤主之一,售賣親手題字的明信片、書籤。「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亦容易」、「向來無恥,奈何情深」等,都是他從日常生活、看書時信手拈來的字句。文龍相信文字的力量比圖畫更直接,希望借用文字的力量鼓勵他人,讓大家打起精神,邁步向前!
■創作人含蓄
寫出當下 活在當下
全職生活、副職藝術創作的含蓄是另一攤主,他志不在販售物品,而是宣揚「活在當下」的信息。含蓄表示,我們或沉溺過去,或為未來打拼,卻忽略了「當下」。因此,他邀請大家在攤位寫下當下想法,「想像若當下想法成真,世界會變成怎樣呢?」
文、圖:譚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