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徵稅減攝糖 港立法難度高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歐美正向加糖飲品徵稅,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有強烈證據顯示徵稅比例與減低攝取糖量成正比,可減肥胖、糖尿病及蛀牙等問題。香港的「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成員林思為說,不排除徵稅有效,但本港政治環境難推行。
世衛10月11日公佈「對飲食實行財稅政策和預防非傳染性疾病」報告,稱有強烈證據顯示向加糖飲品徵稅,可減相同比例的消耗量,尤其加稅致加價20%或以上的時候。報告亦指出,低收入者、年輕人和經常進食不健康飲品及食品的人,對飲料和食品價格最為敏感,因此從中獲得的健康益處最大。世衛的專家指出,若政府對加糖飲品徵稅,可減低醫療保健成本,所增加的政府收入更可用於衛生服務上。
據報告,芬蘭於2011年開始向甜食及非酒精飲品等徵稅,現每公升飲品需徵稅0.11歐元,糖量逾0.5%的飲品徵稅每公升更加至0.22歐元,非官方報告顯示非酒精飲品銷量正下跌。墨西哥則於2014年向含糖的非酒精飲品徵稅,每公升收1披索,以致加價10%,結果相關產品銷量平均跌6%。
降低鹽糖諮詢委會:政治環境難推行
林思為表示,外國已見徵稅減糖成效,但對健康的正面影響料待5至10年才浮現,本港暫不以立法作推動減鹽糖手段,因要視乎政治環境。本港的「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國際諮詢委員會」早已提倡訂立改良食品配方的目標水平,但仍未見減糖目標。
林思為解釋,訂定目標前需先知道攝取量基線,鈉已先行,按港人攝取量定出減三成目標,並向鈉主要來源醬油埋手,但政府尚在研究港人吃糖量基線水平,完成後才可訂減糖目標。
──綜合《明報》報道及世界衛生組織新聞稿
◆計算BMI
據世衛,「超重」(overweight)和「肥胖」(obesity)的定義可以「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計算。
BMI計算方法:體重(kg)÷身高22(m2)。(見圖)
按世衛,BMI等於或大於25視為超重、等於或大於30為肥胖,BMI指數愈高,患非傳染疾病的風險愈高。
■知識增益
全球肥胖與糖尿病趨勢
全球肥胖情況
世衛指出,2014年全球逾19億18歲或以上成年人超重,其中6億人肥胖。從1980到2014年,全球肥胖率增加1倍以上,2014年全球男性肥胖率為11%,女性為15%。
•肥胖及超重兒童
2015年約4200萬名5歲以下兒童超重或肥胖;過去15年間,每年5歲以下兒童超重或肥胖人數增加大約1100萬;其中48%在亞洲、25%在非洲。世衛指出,超重或肥胖過去一度被視為高收入國家問題,但如今在中低收入國家亦呈上升的趨勢。
•香港學童肥胖情況
每年的10月11日是「世界肥胖日」,2016年的主題為「克服兒童肥胖症」。香港衛生署指出,本港小學生超重和肥胖的比率由2010/11學年的21.4%,下降至2014/15學年的18.7%,但同期中學生的比率由18.7%增至19.4%。每5名兒童和青少年中,約有1人超重或肥胖,署方認為情況令人擔憂。
全球糖尿病患情況
肥胖可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根據世衛,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由1980年的1.08億(佔全球人口4.7%),增加至2014年的4.22億(佔全球人口8.5%)。2012年有150萬人死於糖尿病,糖尿病死亡主要發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中國及香港糖尿病患情況
世衛以「爆炸式增長」形容中國大陸糖尿病患者的增長情況。目前中國大陸約有1.1億名糖尿病患者,約佔中國成年人總數的1/10。
香港衛生署2016年4月指出,每10名港人便有1人患糖尿。1997年至2007年,19歲以下者二型糖尿發病率升了12倍,至2007年時已至每10萬人有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