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勞資雙方角力下,兩年一檢的最低工資終有定案,最低工資委員會在2016年10月7日敲定新時薪建議為34.5元,較現有水平增加兩元,委員會將於10月底向特首及行政會議提交報告,預計有15.5萬名僱員受惠,其中清潔、保安等低薪行業最多人受惠,預計2017年五一勞動節生效。
餐飲業是其中一個低薪行業,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稱,協會曾建議最低工資水平定在34至35元之間,認為34.5元是合理水平。不過,黃家和指現時飲食業僱員工資早超過此水平,憂慮各行各業亦可能因人力成本增加令經營成本上升,會連帶其他開支增加。
勞界:加2元無助改善生活
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強調,委員會一向以數據為依歸,包括「一籃子」社會經濟指標,當中勞資雙方都有給予意見,政府樂見雙方達成共識。
勞工界前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認為,這水平只能保障工資不會過低,但未能與基層分享經濟成果,批評商界「多5毫都唔肯」,現時委員會已決定新水平,只能無奈接受,長遠要爭取一年一檢,以改善工人生活水平。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認為,加幅只能讓基層工資追上通脹,購買力沒有改變,無助改善生活,形容工人工作「得個桔」;而現時日常生活開支大增,相信明年新水平實施時,通脹或進一步攀升,變相無加薪。
商界:或轉嫁消費者
自由黨主席、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則對決定感到失望,指現時經濟環境惡化,最低工資加兩元產生的漣漪效應,如其他薪酬水平的僱員要求相應加薪,對商界殺傷力更大,批評委員會是「博掌聲」,特首應考慮辭退最低工資委員會及政府經濟顧問。他認為,調高最低工資後,食肆會將成本轉嫁消費者,長遠影響消費意欲,食肆可能會倒閉。
——綜合《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最低工資與在職貧窮
最低工資規限僱員所得工資不得低於某個金額,以保障僱員生計。根據國際勞工組織資料,全球逾九成國家已立法制定最低工資,保障低技術工人。
按樂施會《香港在職貧窮報告(2010至2014)》,「在職貧窮住戶」為家中有最少一名就業人士的住戶(外籍家庭傭工除外),而其家庭每月入息少於全港相同人數住戶的每月入息中位數之一半。根據報告,2014年香港在職貧窮家庭的數目為189,500戶,較2010年的171,400戶上升10.6%,人口逾64萬。目前最低工資水平兩年一檢,但往往落後於通脹。2015年5月最低工資調整至32.5元,較推出時的28元,累積增加16.1%,但同期通脹的累積升幅高達20.5%。
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2015年中約有4.19萬人領取每小時32.5元的最低工資,當中近七成半為零售、飲食、物業管理、保安及清潔服務等行業的僱員。樂施會報告顯示,香港有近19萬戶在職家庭,在付出勞力後,仍活在貧窮中,這不但不公義,更影響其家庭成員的生活質素;認為要妥善處理貧窮問題,整個社會特別是政府及商界也應共同承擔。
《明報通通識 第4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