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範文:〈始得西山宴遊記〉內容分析(上)
【明報專訊】〈始得西山宴遊記〉一課,乃柳宗元〈永州八記〉之首篇。始得一詞,即言「首次得見」。作者遊歷永州多處山水,對西山之遊印象最深。文章可以分成三部分:分別為第一部分「未見西山」,第二部分「得見西山」,第三部分「得見西山後有感」。版幅所限,本文只交代第一及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及其他文本細讀分析留待下期再談。
■第一部分:未見西山
自余為僇(粵音「陸」)人……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段落要旨
簡述自己身為罪人的身份和心情,在公餘跟朋友到永州附近的山水尋幽訪勝。可是,這些山水景色未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為下文遊西山作鋪墊。
◆內容分析
1)交代身份
作者因為革新失敗,被貶永州,一直被投閒置散。由於自己是帶罪之身,因此自稱「僇人」,至於「恆惴慄」,就是指終日戰戰兢兢的心情。
2)遊歷過程
作者在公餘與友人結伴,在永州附近遊歷。作者寫一行人遊歷了「高山」、「深林」、「迴溪」,並自言是「幽泉怪石,無遠不到」,自以為已經盡覽永州奇山異水。
3)宴飲過程
作者在遊歷的時候,跟友人「披草而坐」,甚至是「傾壺而醉」,喝醉後就「相枕以臥」,平日思慮的事情,在夢中也會出現,醒來之後,就想離開當地。
佈局重點
作者撰寫這一段的目的:
1.交代身份,並為遊西山作鋪墊。
2.以永州各處山水,突出西山景色奇特,與別不同。
3.作者遊西山前「起而歸」,跟下文遊歷西山後「猶不欲歸」的表現,形成強烈對比。
■第二部分:得見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
不與培塿為類。
•段落要旨
作者在法華寺西亭看到西山,覺得西山奇特,於是登山遊覽。後來作者站在西山之巔,俯視西山周圍的土地,又極目遠眺,看到眼前的諸般景物後,心有所感。
◆內容分析
1)登西山
作者看到西山後,於是跟僕人一起登山。登山的過程殊不容易,先要沿染溪而遊,也要清除道上的雜草,又要攀爬山崖才得到山頂。
2)刻劃西山之景
作者詳細描述登上西山之巔後所見:
數州之土地,皆在西山之下。
文本: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西山特立高聳,四周的山丘、溪谷都成了小土丘和小土坑。
文本: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
作者在眼前看到很短的距離,實際上相當遙遠。
文本:尺寸千里。
四周的景色一覽無遺,無所遁形。
文本:攢蹙(粵音「全速」)累積,莫得遯隱。
青山白水看似纏繞起來,極目遠眺,景物和天空連成一線,沒有間隙,四周遠望,都是天地一色。
文本: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
3)對西山的寄寓
作者位處西山之巔,所見的景物極多,視線甚廣,西山四周山丘之矮小,襯托了西山的孤高。
作者抒發己見——「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作者有感西山孤高不群,四周的小土丘不可相提並論。
作者以西山自況,自己學識淵博,孤芳自賞,自然不屑與俗世中人為類。
正如發現西山之特立一樣,世間之不世奇才,和奇山異水一樣,都有待世人發掘。
佈局重點
1. 作者自以為早已遊遍永州各處山水,直至遊歷西山後,才有「然後知吾嚮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的感覺。
2. 作者登西山後,看到壯闊無垠的自然景象後,於是開啟下文,詳細交代觀景後的感受,進一步解開身為「僇人」的不快和「恆惴慄」的心結。
(下期續)
文:甄沃奇
作者簡介﹕高考3A,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一級榮譽,哲學碩士,現職中學中文科教師,曾任《5**作文系列》、《5**作文預備班》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