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場地皮建34層居屋 環團憂屏風樓擋北角
【明報專訊】政府銳意增加房屋供應,其中一幅位於北角電照街的地皮,計劃興建樓高110米共34層的居屋,被環團質疑加劇屏風樓問題,促請政府停止於市區興建「插針樓」。
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表示,政府於2008年減低前北角h住宅項目規模,又將書局街、琴行街及電照街劃為通風廊,改善屏風樓問題。
但按房屋署計劃,現時電照街遊樂場的土地用途,將會由「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改劃為「住宅(甲)」,以興建樓高110米共34層的居屋,提供240個單位。譚凱邦指該幅土地面積只有0.12公頃,一旦興建高樓,與旁邊的海關總部大樓,以及未來落成的前北角h住宅項目,便會形成一道「L」形的屏風,該區的通風會進一步減弱。
斥為建屋犧牲僅存公共空間
譚凱邦批評政府規劃前後不一,犧牲「買少見少」的社區設施,又指政府為覓地建屋,以致整個社會失去愈來愈多公共空間,引發土地爭拗不斷,認為應集中開發新界「棕地」,以及在源頭控制人口,例如削減單程證配額等。
去年改劃住宅用地如3個維園
環保觸覺統計2015年由政府提出申請的土地規劃項目,發現有24項合共58.51公頃土地被改劃為住宅用途,面積約等於3個維園,包括32.96公頃是「綠化地帶」、21.3公頃屬「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以及4.25公頃是「休憩用地」。該組織認為,香港城市發展成熟,「休憩用地」及「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在社區有重要作用,甚至是市民的「透氣位」,若繼續「徵用」這類土地,會令城市密度進一步增加,加劇熱島效應,令空氣更侷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