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組)﹕保育與發展 何以兼得?
【明報專訊】**亞軍**
學校:聖公會奉基千禧小學
組員:盧添祥、劉紀靖、羅樂晴、陳潁同、王琬懿
顧問老師:梁詠儀
彌敦道上高尚摩登的大樓隨處可見,但你若走到彌敦道盡頭,拐彎轉入長沙灣道,便會看見另一個世界。眼前的建築物不再新穎時尚,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舊式樓宇,這堿O低下階層聚居地——深水鶠C「舊」和「窮」或許是大多人對這個平民小社區的印象,但褪去繁華的外表,區內的傳統建築見證茩輕銈犮N的轉變。可是,城市需要發展,又不能把所有舊有建築物保留,那麼到底要「保育」還是「發展」?
居民:深水劘翹茖證港人艱辛歲月
為應付不斷增長的人口,政府實行市區重建計劃,發展基建及大型住宅項目。深水鶖壇街近年列入區內被重建的項目,原址上的舊樓現已全被拆卸。記者以問卷形式訪問了100名深水鶧洬~民,了解他們對區內「保育與發展」的看法。據調查所得,83%居民認同區內建築有老化[象,但其中77%居民表示希望政府保育區內具歷史價值的建築。調查亦問及市民希望保育區內具歷史價值的建築之原因,最多受訪者表示因為「希望令下一代認識香港歷史」(38%),其次是「建築物富有特色及歷史」(32%),再而是「集體回憶」(23%)等。於深水鶨~住及售賣裝飾配件20多年的梁先生亦表示:「發展是需要的,但不能就此拆卸區內全部舊樓,改建40、50層高的新樓。南昌街有5幢舊樓(117、119、121、123及125號)在戰前已經建成,見證港人的艱辛歲月,值得保育,讓下一代認識。」
梁先生提及的舊樓屬典型唐樓,現在地下分別為押舖及時裝配件舖,而且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不過,樓宇被列為歷史建築不代表有「免死金牌」,只有法定古蹟才受法例保護免被拆卸。5幢樓宇雖暫無被拆之憂,但隨茯F府展開深水鶩垂堶p劃,它們的命運是未知之數。
雷生春活化成為地標
「活化」或許是舊式建築的出路。坐落於旺角荔枝角道及塘尾道交界的雷生春,是於1931年建成的典型唐樓,屬一級歷史建築。政府於2003年活化,除加建玻璃屏幕,大宅的門窗、地板、牌匾全獲保留。重新開放後的雷生春,一樓是中醫藥中心,延續昔日藥店光景;地下售賣涼茶,吸引了不少旅客,成為區內特色地標,可謂既「保」亦有「育」。雷生春活化的成功,證明保留歷史建築與經濟發展並不對立,保育亦能帶動旅遊業。
隨茷陞奏o展,深水麚o個老區一定會逐步被改變。然而,盲目地保存舊建築的外殼,不一定是最好的保育方法。梁先生希望不只是保留舊樓外殼,或隨意將之改成博物館、餐廳等,「而是政府要諮詢市民,一同為5幢舊樓創造符合現今社區需要的新用途」。南昌街上的5幢舊樓與雷生春皆是戰前建築,若能讓這些舊建築都「活」起來,與社區連繫,成為特色地標,必能帶動區內經濟。
(得獎作品經編輯刪節)
■評語
文筆順暢,頗具觀察力,能有序地及從不同角度作出報道。——何卓惠
做問卷的構思不錯,可更多使用問卷內容,配合街坊的訪問,得出一個具代表性的區內居民看法。也可訪問研究這方面的學者或專家,令文章更有說服力。——陳惜姿
■得獎感想
學懂訪問技巧
我們很榮幸能夠在比賽中獲得亞軍。得悉是次主題為「保育和發展」後,我們的腦海曾浮現出不同值得保育的地方,最終選定「深水鶞甄翹荂v為主題。過程中,我們需要上網蒐集資料、編輯問卷、採訪、整理數據、撰寫報道等。雖然花了不少時間,但是我們獲益良多。現在,我們不但對「保育和發展」這個議題有更深入的認識,更學懂了訪問的技巧及分工合作。最後,非常感激梁詠儀老師,給予我們很多寶貴的意見及指導。
◆評審名單(排名不分先後)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主任 李月蓮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高級講師 陳惜姿
琤芼行企業責任主管 何卓惠
明報副執行總編輯 陳錦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