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根據美國環團的追蹤數據,本港的電子垃圾接收數量是各地之冠。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解釋,內地早年嚴禁電器電子廢料進口,且執法嚴謹,杜絕走私電子垃圾;相反本港執法寬鬆,違法電子垃圾很容易便運進香港,「只要把電子垃圾申報為廢鐵即可,海關抽查到的機會十分微」。他又指出,環保署巡查非法回收場的作用亦不大,違規的場地多是閉門作業,署方人員未能內進調查下,一直不能杜絕問題。 執法寬鬆 違法垃圾容易進口 劉耀成說,香港只是這些電子垃圾的中途站,而非終點站,回收商在港只作簡單分類及處理程序,一般有價值的電子零件如電腦底板與硬碟,通常會再轉口至其他東南亞地區,而類似美國環團調查報告內提到的顯示屏則被分類為不值錢的電子垃圾,一直「滯留」在港。當這些無轉售價值的顯示屏堆積至一定程度,劉稱部分回收商甚至會選擇棄租該處,丟給地主處理。 滯港垃圾帶來重金屬污染 長春社助理公共事務理經吳希文稱,回收場大多設在新界鄉郊,處理電子廢料時會釋放重金屬,有可能落入泥土,或會隨雨水滲入河流,影響鄰近居民,他認為環保署應加強對回收商的監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