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現時中小學生大多課業繁忙,空餘時間不多,卻無阻他們對舞台的熱情。校記吳昕霖日前到陳樹渠紀念中學採訪戲劇小組成員,從他們身上得知演舞台劇的苦與樂,從戲劇導師的意見中亦有得益。
文、圖:校記 吳昕霖(何文田官立中學,中四)
「我想以演技換取觀眾會心一笑。」陳樹渠紀念中學戲劇小組學生吳嘉輝如是說。近日,他們正為學校畢業禮表演劇目《歸來》綵排,故事講述主角達哥因沉迷賭博而妻離子散,最後更露宿街頭;另一主角阿區準備向女友求婚時,意外丟失戒指,被達哥拾到,便藉以請求阿區助他實現送禮物給妻子和與女兒相見的願望;阿區為取回戒指,應他所求。故事帶出本地婚姻問題,亦反映親情可貴,一眾演員雖為學生,卻能演活角色。
揣摩露宿者神態 盼演活角色
《歸來》的劇本由該校校監陳燿璋編寫,校外導師擔任編劇並教導學生演戲,演員及後台工作人員皆為學生。飾演達哥的黃家聰憶述收到劇本時的感受,「收到劇本第一時間就想怎樣揣摩角色,例如我那角色曾是有錢人,所以即使後來變成露宿者,語氣還會帶點高傲」。他還會留意街上露宿者的行為及神態,希望演活這平日很少接觸的人物。飾演其女兒的薛泳琪為演出「跳出框框」,作出新嘗試,「本來我不太會唱歌,但劇本有這樣的要求,我就試試吧」。他們沒有演出經驗,異口同聲說加入戲劇小組是為了挑戰自己,更有成員表示想以戲劇為觀眾帶來快樂。
導師點出錯誤 獲益良多
黃家聰表示,一眾演員在演出三周前收到劇本,堅持一星期練習4天。學生們課業繁忙,能在短時間內演好一齣話劇,他們歸功於戲劇導師的指導。每當排練時,一眾學生會先圍成一圈,聽取導師的意見,導師會指出他們的常犯錯誤,如小動作太多、咬字不清等;他也會觀察演員,從而提出建議。如一幕講達哥跪地哀求女兒,他表示跪地時間不能太長,否則會有拖延時間之感。任教學校戲劇小組10年之久的導師表示,「看着學生成長令人十分感動,我很享受教導他們的時光。」
(文章經編輯刪節)
文字整理:鄒靖儀
■編輯部評語
細節欠奉 留意錯字
內容未算豐富,原稿亦未能提供一些基本資料,如主角如何克服困難、挑戰自己,甚或欠缺導師名字及簡略背景。訪問對象回答時有含糊之處,應即時提出疑問,不能只覆述其言,方可令讀者明其所以。另要留意錯別字,如原稿把「具體」寫作「巨體」、將「揣摩」寫作「揣摸」等,要加倍小心。建議下次訪問時勇敢發問,令報道更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