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明報編輯部「靈魂人物」執行總編輯姜國元(筆名安裕),四月二○日凌晨被前年「空降」加入的總編輯鍾天祥以「節省資源」為由辭退,即時生效。同日《明報》刊登揭露權貴如何避稅的巴拿馬文件報道。社會各界如何看待這事?
“ 作為一個男人,作為一個報館的負責人,我必須有這個擔當 ”
明報總編輯鍾天祥(左)會見員工,指出裁員的3個準則是表現最差者、最新入職者及薪水最高者。他形容姜國元是其「得力助手」,但編輯部中薪水最高的是姜和他自己,解僱是為了配合公司節流緊縮的政策,情非得已。明報集團其後發聲明指報業經營環境困難,人手裁減涉及業務和編採部門人員及編採方針保持不變。
“ 香港新聞界已面臨一場強烈風暴,香港人的知情權也面對巨大的壓力和挑戰,已是不爭的事實 ”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撰文分析事件,指出《明報》以前也曾刊登揭露中國及香港某些權貴在海外有隱暪資產的報道,後來時任總編輯劉進圖遇襲重傷,質疑兩者是否有關連或相似之處,然而認為真相仍是未知之數。他認為二○○三年至今,有三股破壞本港新聞自由的力量,包括不愛新聞自由監督的權貴、新聞機構老闆及新聞界的管理階層。
“ 香港如果真的亂了,墜落了,中國之外的那些力量會真的很心疼嗎? ”
內地半官方媒體《環球時報》評點幾件令香港「亂了」的事件,指歐盟就銅鑼灣書店負責人失蹤事件發表的香港狀G年度報告是「對中國做上綱上線的指責」,並指社會對銅鑼灣書店、明報解僱執行總編輯等事件的迴響,也是「深受西方輿論大環境影響」所致。文章反問港人為保衛言論自由及人身安全而背水一戰是否反映實G,認為這只是西方用以牽制中國的藉口。
“ 新聞自由不是編採人員儱s聞自由,而是媒體老闆的新聞自由 ”
筆名左丁山的資深傳媒人香樹輝撰文講述他與朋友對「新聞自由」的討論,他認為若傳媒機構欠缺明白新聞自由真諦的老闆或大股東,則記者及編輯皆無新聞自由。他認為編採人員知道機構立場後,自然懂得「良禽擇木而棲」,選擇加入與自己立場相近的機構,難以合眾之力向意念不同的老闆施壓。
“ 與其留在鍵盤上嘲諷,倒不如想想如何抵抗這股凜凜北風 ”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前會長張秀賢撰文評論「花生友」(旁觀者)在這事上的角色。他指「很多人評論事件時均目空一切」,如批評《明報》員工「龜縮,不罷工,只懂集會、開員工大會」。他認為這是網絡世界冷酷無情的表現,是因近年社會運動多無功而還,不少人歸咎於自己錯信某領袖或團體,但他認為反求諸己比互相推諉來得實際。
文字整理:鄒靖儀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