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為增加購買天然氣的議價能力,中電計劃在本港境內水域設立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中電商務高級總監趙安天表示,海上接收站造價較陸上為低,亦可為中電提供內地以外多一個氣源選擇,而根據外國經驗,氣價料較內地低,但中電並無透露整體造價。中電計劃於短期內為接收站項目展開環評程序,向環保署提交工程項目簡介。
環境局表示了解中電正在評估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的可行性,至於是否成事,中電必須通過環評。發言人說,待中電提交項目建議時,環境局會按有關機制審核。
城市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總監鍾兆偉認為,從外國購買天然氣,「氣價點升都唔會貴過西氣東輸二線」,認為在本港境內興建接收站,可同時為中電及港燈提供多一個選擇,然而接收站牽涉數以十億元投資。
中電於2015年燃氣發電佔整體燃料組合比例約25%,天然氣來源主要來自西氣東輸二線及崖城氣田,單是西氣東輸每年供應中電約10億立方米天然氣,足夠中電將燃氣比例提升至50%,以應付政府的減排要求。但中電商務高級總監趙安天昨明確表示,中電向內地購買天然氣,議價能力有限,「可以話無得傾」,但外國如美國近年開採頁岩氣(天然氣的一種)大幅增加,由自用變成出口,價格較內地低。
每年供氣量為西氣東輸三成
中電指接收站初步選址位於大嶼山南部索罟群島以東水域,主要由一個面積約一公頃的碼頭,以及一艘長期停泊在碼頭,並安裝了液化天然氣儲存及再氣化設施的船組成。輸入的液化天然氣,在海上氣化後經約40公里的海底管道,輸送至龍鼓灘發電廠。
中電又指運輸船可容納17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料每年約有30至50艘船靠泊,應付需求。以此推算,海上接收站每年可為本港供應3億立方米天然氣,佔西氣東輸二線每年供港10億立方米天然氣約三成。
稱即使泄漏 對海豚影響不大
趙安天說,接收站仍在研究階段,造價及對電費影響仍言之尚早,又指接收站可供不同電力及能源公司共用,透露曾向港燈提出建議,暫未定由中電獨資興建還是兩電共同投資。
中電稍後會向環保署提交工程項目簡介及環評報告,若過程順利,再加2至3年建造期,料接收站最快於2020年後才投入服務。由於管道會經過多個海岸公園,趙安天指暫時未定走線會穿過或繞過海岸公園,強調海底鋪設管道,只會在施工期產生輕微影響,完工後幾乎無影響;至於天然氣泄漏風險方面,趙安天強調設施安全,指即使泄漏,液化天然氣接觸空氣只會揮發,對海洋生態如白海豚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