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C.傅貼士:耳石症及耳石復位

[2015.11.05] 發表

耳石症的醫學專稱為「良性姿態性陣發性暈眩」,英文為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簡稱BPPV。

內耳前庭系統是人體內用於感覺平衡和空間的器官,其功能就有如手機內專門用來感應手機上下左右動態的 motion detector 及 gyroscope。原來人體每邊內耳各有一組前庭,其結構能讓我們清楚感應自身旋轉及平移兩種動態。每組內耳前庭系統其實是由三條半規管及耳石所組成。半規管 (semicircular canal) 能讓人體感應身處的三維世界是由於三條半規管(上半規管、後半規管及外半規管)互相以C字型直角排列,而半規管內充滿淋巴液。淋巴液中浸著能感應動態的細胞,每當頭顱旋轉均會影響這些細胞,故能感受自身的旋轉動作,籍以維持身體平衡。每條半規管都負責感應一邊頭顱三維旋轉的其中一個旋轉方向,並將訊號傳遞到大腦進行整合。

耳石 (otolith) 則是位於內耳前庭系統的橢圓囊 (utricle) 及球狀囊 (saccule) 內,由於比週圍組織較重的耳石晶體附在耳石膜上會在自身加速時移位並產生電流訊號,故能感受自身的定向加速。當耳石因故剝落,其碎屑便有機會掉入半規管內並改變了淋巴液的流動方向,造成頭昏、暈眩及眼球震顛等癥狀,最終影響人體對平衡和空間出現錯覺。

治療耳石症的主要方法為「耳石復位法」(Epley Maneuver)。其原理為將已掉入了半規管內的耳石碎屑順著半規管的結構,以地心吸力將耳石碎屑流回橢圓囊內,使其無法再影響半規管內的淋巴液流動,便能有效治逾耳石症。根據研究報告指出,當準確地診斷耳石症後,醫生或物理治療師使用「耳石復位法」的治療成功率可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耳石復位法」是由以下幾組頭部及身體姿勢所組成(如圖):

A.病人先坐直身體並將頭顱45度轉向患有耳石症一方。

B.之後治療師會將病人頭顱保持45度轉向並水平躺下及後仰30度,再保持姿勢約一分鐘。

C.之後治療師會將病人頭顱反方向旋轉90度(亦即45度反轉向),維持後仰30度再保持姿勢約一分鐘。

D.之後治療師會將病人頭顱保持45度反轉向,但同時將病人的身體以90度反轉向(亦即頭顱135度反轉向),並再保持姿勢約一分鐘。

E.之後治療師會將病人頭顱保持同一方向並坐直身體,維持姿勢約30秒。

專欄撰文:傅卓明物理治療師 圖片來源:傅卓明物理治療師 電子郵件:mingcfu@hotmail.com 查詢電話:416-332-1168

更多健康醫事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