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北京舉行9月3日大閱兵前,遇上兩位國內友人,其一年逾50,任職國家機構,派駐外地;另一位僅逾30,會在閱兵的嘉賓席上擔任工作。
問年長的友人,他會留在北京,看完閱兵才返走嗎?他說:不成,要趕回去。他語帶唏噓,不無遺憾的說,錯過了今次現場看閱兵,看來今生再無機會躬逢此會,只能在電視看了!年輕的友人說法剛相反:現場有什麼好看?人多又熱,不如看電視!
原來,這兩種說法都對。
現場看閱兵,除非你跟領導人一樣,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才能窺全豹見氣勢,否則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不及電視的多角度和能見全豹。
不過,當你站立起來,與4萬多會眾一起看升旗、唱國歌,那種氣氛、那種感動,卻不是電視機能散發出來。就等如在電視看球賽,一傳一射,清楚可見,再一個慢動作重播,一目了然,但卻沒了現場歡呼、讚歎甚至是失落的鼎沸人聲。那才叫人狂喜、心醉!
9月3日的閱兵儀式早上10時開始,但獲邀出席觀禮的賓客,清晨4時15分酒店的叫醒服務電話就把你叫醒,45分鐘後,300多人拿着請柬嘉賓證到酒店大堂,開始安檢,之後登車出發。
12分鐘車程後進了故宮的停車場,眾人下車沿着迴廊步向天安門廣場。約8時半,眾人登上了被安排好的看台位置。
天安門廣場晴空萬里,長安街望不到盡頭,儘管驕陽如火,大家經歷了第一次的興奮高潮,紛紛以右手邊的天安門城樓側作為拍照的背景。
大會為每一位嘉賓預備一袋應用物品,包括了雨衣一件、太陽帽一頂、仁丹、薄荷糖、風油精、蒸餾水一瓶、供揮舞的國旗及閱兵禮儀說明,設想周到。
拍照的熱潮稍退,太陽的熱力令大家汗流浹背。由於請柬上註明要穿正裝出席,不少人都打上領帶、穿上西裝外衣,真的是熱不堪言,其中包括了適逢當天是生日的多倫多鄧華師傅、多倫多警局52分局的源植勉局長。閱兵後,源植勉說,他覺得被太陽的熱力「蒸乾」了!
閱兵場的大型電視屏幕播出了習近平接見外賓的現場情況,當南韓總統朴槿惠出現時,會眾主動鼓掌,為這位敢於頂着美國阻撓的女強人喝采。會眾給她的掌聲,比俄羅斯總統普京更熱烈。
隨着總理李克強宣布升國旗、唱國歌的聲音一落,連同軍人在內,廣場6萬會眾靜默肅立,鴉雀無聲。萬人無聲,莊嚴肅穆,這就是電視不能給你的其中一種感受。
主席習近平發表完重要講話後,閱兵正式開始。當他的檢閱車駛過看台前,你會感到看台會眾瀰漫着莫名的緊張和內斂的興奮。儘管看台離檢閱車駛經的距離遠得連人也看不到,但大家知道,這刻是跟領導人最接近的距離。
士兵列陣經過、軍車駛過,看台視線只看到其中一段,離得也遠,不及電視特寫鏡頭能見到軍士那堅毅勇敢的表情、高鏡頭拍下來的整齊方陣,更聽不見戰車隆隆走過的雄渾引擎聲。說在家中電視看閱兵會更好,也不無理由。
載着新式武器的軍車駛過,大家雖然不是軍備專家,但熱烈地討論起新武器的威力來。
參閱的戰機掠過廣場的晴空,噴射出的彩煙慢慢消散、數以萬計的和平鴿衝天翔飛、彩色汽球冉冉升空,閱兵式結束,會眾按序離場。大家說,回到酒店第一件事就是來個冷水浴,跟着倒頭小睡。回旅遊車的路上,大家討論着美國為什麼不派代表來、日本為甚麼不來、菲律賓為什麼不來,然後,又再一次讚揚南韓的女強人朴槿惠……
呂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