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商轉型升級 倡建「香港品牌」
科研拓業務 指港缺地應走高檔路線
【明報專訊】政府將加強推動創新科技,強調「官產學研」合作,但工業界一直指升級轉型只能靠自行摸索。在港經營逾70年的有色金屬供應商利記集團,第四代掌舵人陳婉珊接受訪問時指出,集團由新填地街一家經營五金回收廢料的小店舖,轉型成中國最大的鋅合金入口商,過程中要與創新科技配合,例如集團正留意本港大學研究把納米技術應用於冶金,有機會成為下階段的發展方向。但她說,本港缺乏土地,難以大量生產,應重視發揮「香港品牌效應」走高檔路線。
明報記者 馬耀森
小店變身中國主要鋅合金入口商
陳婉珊受訪時指出,利記於1947年創辦,由最初一間五金回收商,經過多次升級轉型,2001年集團在寧波設廠,經營各種有色金屬(鋅合金、鋁合金、鉛、銅、鎳等);2006年上市,至今成為全中國最主要鋅合金入口商。她說,利記與不少港商一樣,於本港工業北移時期於寧波設廠,業務進一步拓展至長三角地區,之後於2008年在大埔工業h成立科技及物流中心,開拓本地業務。
作為集團第四代掌舵人,陳婉珊說,她於1990年代留學回港,接手公司業務,已洞悉本港工業要不斷轉變,才有機會生存,「我1995年回流(留學回港),當時已思考利記作為原材料供應商,是否可以繼續以這個模式生存下去?可否買賣之餘,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解決各種技術問題?」
設認證化驗所 為業界覓出路
她把想法付諸實行,集團開始籌劃化驗和認證服務,於09年成立了當時全港首家獲實驗所認可計劃的化驗所,提供一站式管理服務。現時香港的金屬化驗所已不止一間,利記早茈機,為業界找到出路。
過去政府對創新科技協助不多,她指出,本港工業升級轉型只能靠自己,例如設立整條生產線,並自行改良機械臂,搬運剛從熔爐生產的各種金屬;提升冶煉技術,為本地品牌度身訂做高質素原材料,迎合市場需要。
工業界汰弱留強 創新科技助持續發展
她又稱,香港工業界經過多年汰弱留強,已非昔日的「廠佬」,發展業務與創新科技配合,再發揮香港品牌效應,才可持續發展,她留意到本港有大學正在研究把納米技術應用於冶金,或把不同物料如塑膠與金屬混合,都有機會成為公司下階段的發展方向,希望政府投放更多資源推動創新科技,有助業界改良技術,開發新產品。
倡與內地互補不足達雙贏
不過,她認為香港缺乏土地,雖然政府擬收回工業h部分地皮,可以發展多層工業大廈,但香港人工成本高,亦缺乏人才,始終不適合佔地面積大及勞工密集的工業,這方面難與內地競爭,認為兩地應各自發揮所長,互補不足,可達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