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教育學院計劃改革一年級必修科「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引起爭議,學生會引述校長張仁良(小圖)早前透露,該課程下學年將增加「放眼世界,認識祖國」的內容,學生會擔心內容偏頗,只「唱好」內地,令入學新生「被洗腦」,計劃未來再與校方會面,盼了解課程修改細節再作定論。
教院發言人回應,由於相關課程涉及內容極之廣泛,校方會不時檢視和豐富課程內容,以及致力培育敏於思考、關懷社會及放眼世界的教育工作者及社會領袖,故認為學生既要「具備整全的全球化視野,亦要認識國家」,包括所身處的香港。
學生會會長梁浩正表示,該會上月中與校長張仁良會面討論教務議題時,張指「通識教育基礎課程」新學年將會「完全不同」,目標是令學生「放眼世界,認識祖國」,了解香港之餘,還需認識大中華地區,故計劃邀請其他教授講解中國以至世界相關的議題。
計劃與校方會面了解細節
該課程每周設客席教授講座和課堂,內容包括社會學、社交媒體發展、以理論講解香港民主體制和政制等,如本學年講者包括教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講座教授呂大樂、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盧鐵榮等。
學生會:盼全面認識
梁浩正承認,以往課程內容甚少涉及中國,惟目前大專環境談到「認識祖國」,難免令學生容易有猜測,質疑校方今次改革必修科,是否配合早前政府所指的「做好青年工作」,擔心入學新生會「被洗腦」。
他強調,並非反對校方改革課程及加入認識祖國的內容,皆因有學術自由,但希望內容勿以偏概全,如側重講及中國經濟發展等好方面,忽略內地貧富懸殊等民生問題,期望新課程可讓學生「全面認識中國」。
他透露,為釋除疑慮,學生會計劃未來兩個月再與校方會面,希望了解更多細節,如課程內容及講者身分等才再作定論。
教授:認識非認同
教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副教授梁恩榮指出,這代青年人因不滿內地政治及人權狀G,又因人大8.31政改決定感到港人被內地政權打壓,故抗拒院校舉辦涉及內地的課程和內地交流活動。他認為認識中國沒問題,校方可講清楚「認識與認同不一樣,學生可待深入認識後才說yes或no(認同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