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水南下 政府民間各取所需
滬港通執行至今不過4個多月,沉寂多時又一夜暴熱;熱議的深港通突然到來,與之相伴的更有中證監允許新發行的公募基金參與滬港通交易,或預示茖銗L機構開放港股通道在望。滬港通、深港通和機構資金直接投資,背後意義何在?
放寬公募基金投資港股,而非曲線透過增加合資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額度,最直接的作用是讓內地資金更便利地投資,為香港股市帶來增量資金。
藉港試驗「走出去」事半功倍
消息發布後,港股連日走高,尤其是部分明顯處於估值窪地的個股,表現搶眼,反映出外界對於內地資金流入的激昂情緒。股票漲,只是中央這步棋的副作用,其茞朝I還是在於金融改革,促進開放化、市場化。
開放化,即推動資金自由流動,在大量批准合資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同時,推動國內資金走出去,參與國際資本市場的運作,也就成為了必然。相比於歐日市場的低迷、美國市場的陌生,香港市場作為練兵場,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市場成熟度高、計價貨幣掛u美元、經濟背靠大陸、通用中文。可見,無論從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各個角度來看,對於國內資金「走出去」探路,成本最低。
金融市場的市場化,關鍵在於資產定價。一直以來,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低、人民幣無法自由兌換,金融產品少、無風險收益水平官方確定……這些特徵使國內市場如獨立王國。若中國想要真正參與到國際金融市場中去,在人民幣強勢地位確立前,必須先諳熟海外遊戲規則——資產標的、對}工具、定價模式、配置方法、法律條文……香港絕對是最好的練兵場:進可攻、退可守。練熟了再出海,才不至於過快地折戟沉沙。
在一個開放、自由的市場中,資產定價基礎就是「一價原則」。推出深港通,本質上就是對「一價原則」遞進式推動的踐行。內地與港股市的互聯互通機制,深層含義在於縮小資產價差。先開通滬市,而非毗鄰香港的深市,重要原因在於A+H股中,更多是在滬市交易,且多為藍籌股,在滬港通名單中,更便於實現同股同價。在同股的基礎上,再推而廣之到同類資產,顯然是順理成章。
加快推動資金出海應對貶值
那為什麼是現在呢?美國加息隨時可能到來,美元升值預期愈發清晰,人民幣很可能兌美元貶值,加上人民幣自由兌換大勢所趨,防範匯率波動引發的資產貶值風險,成為人民幣資產管理者重要考量之一。所以說,此刻加快推動國內資金出海、參與國際市場資產定價,除了國家意志,更有民間需求,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