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管治31年 反對照搬民主
推崇「亞洲價值」 被質疑阻民主改革
【明報專訊】自新加坡1959年取得自治地位以來,李光耀一直擔任總理至1990年,一手催生經濟奇蹟,帶領國家晉身第一世界行列,奠定其「新加坡國父」的歷史地位。李光耀奉英語為第一語言,以消除國內華族、馬來族和印度族之間潛藏分歧,確保社會穩定。他提倡精英管治,反對西方強加民主制度於亞洲社會,被視為「亞洲價值觀」代言人;然而,外界對他的觀點不乏質疑。
根據官方論述,新加坡獨立時只是第三世界國家,自然資源匱乏,基建落後,資金短缺,可是新加坡畢竟曾是英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貿易樞紐,對比鄰國經濟不算太差,人均GDP近乎是馬來西亞的1.5倍。新加坡得以在獨立20多年間進一步拉開與鄰國差距,與香港、台灣和韓國(南韓)一同把握經濟轉型機會,晉身高收入先進經濟體,並列「亞洲四小龍」,實在離不開李光耀等開國元勛的獨到眼光和治國魄力。
組屋政策強推英語 破種族藩籬
對比其他「小龍」,李光耀管治下的新加坡面對茪ㄓ@樣的挑戰。新加坡人口儘管以華裔為主,馬來裔和印度裔佔的比例卻不小,難言有什麼共同文化,建國根基頗為薄弱,李光耀2007年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也承認,新加坡這個國家本來「不應存在」。李光耀打破種族藩籬的方法一是強制組屋須按種族比例分配,促進種族融和相處;二是強推英語,將前殖民宗主國的語言定位成「第一語言」,三大種族的馬來語、華語和坦米爾語則同列官方語言。
稱普選將按族群投票 華人永遠凌駕
李光耀坦承國內種族問題也是自己反對照搬民主的原因之一,他2005年接受德國《明鏡》周刊訪問時說﹕「在多種族社會,你不會根據經濟和社會利益投票,只會根據種族和宗教投票,假設我在這媢B行他們(英國式民主)系統,馬來人會投給穆斯林,印度人會投給印度人,華人會投給華人,我會見到國會長期陷入無法解決的衝突,因為華人多數會永遠凌駕其他人。」
李光耀強調,自己在新加坡奉行的是「精英統治」(meritocracy),可是李家不可能任人唯親,否則系統會崩潰。他表明反對任何不稱職的家族成員佔據重要職位,否則對新加坡和自己的政治遺產都是災難,強調兒子李顯龍有能力任總理,反而是因為自己做過總理而不得不延遲接任。
隨茖洲經濟自1980年代起飛,亞洲政壇在90年代初開始提倡「亞洲價值觀」(Asian Values),其中以當時已轉任新加坡內閣資政的李光耀和時任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支持聲音最響。李光耀一再堅持歐美不能將自己一套民主制度照搬到亞洲。
指東方社會但求秩序中享受自由
李光耀1994年接受《外交事務》訪問時稱,自己不是堅持有「亞洲模式」,可是亞洲社會與西方社會大有不同,「東方社會相信個體存在於家庭之中……家庭又是大家族的一部分,接茯O朋友和更廣闊的社會」,故東方統治者不會對家庭職責越俎代庖,西方則相反。他形容美國模式雖然強調自由平等,但個人權利擴張太過,犧牲了社會秩序,相反東方社會但求在井然秩序中享受自由。
後來成為總統的韓國民主運動領袖金大中同年在《外交事務》回應,強調東方哲學不乏與現代民主理念琣X的思想,亞洲民主人權改革的最大障礙,反而來自像李光耀等專制統治者及其辯護者的抵制,而非文化遺產。他又諷刺新加坡連嚼香口膠都要管,與李光耀聲稱政府不介入家庭私人事務的說法自相矛盾。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重挫多個亞洲經濟體,「亞洲價值觀」光環褪色。李光耀翌年接受《時代》周刊訪問,指「亞洲價值觀」僅是西方傳媒建構的名詞,自己只是嘗試解釋亞洲有不同歷史背景和社會價值觀,其他亞洲國家崩潰原因在於缺乏法治等系統,香港和新加坡屹立不倒足以證明亞洲價值觀不是災難原因。他承認儒家制度的弱點在於政府弱勢時往往衍生裙帶關係和徇私枉法,但強調誠實和公私分明才是儒家精神,故自己的管治文化更注重公開透明。
97金融風暴各國崩潰 李:因缺法治
儘管李光耀被視為「亞洲價值觀」的最堅定捍衛者之一,他早在《外交事務》專訪時已承認,新加坡已開始改變,其他亞洲政體如中國、台灣、韓國和越南等都會改變,只是最終不會與美國、英國、法國或德國的系統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