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文科2007年開始改革,令本地生叫苦連天,對非華語學生更是難上加難。鐘聲慈善社胡陳金枝中學有近三分之一學生為非華語學生,畢業生軒拉以筆代劍、以知識作盾,跨越難關,現於香港大學修讀非華語學生中文教學教育碩士課程,並回母校任教學助理,夢想設計更完善的課程,讓其他非華語學生學好中文。
巴基斯坦裔的軒拉,現於母校鐘聲慈善社胡陳金枝中學(胡陳金枝)擔任教學助理,教授非華語學生中文。雖然在香港土生土長,但軒拉認為中文科考試,尤其寫作和綜合卷,挑戰非常大。
軒拉從2008年開始,重考過3次會考,但都因寫作和綜合卷的1級成績,拖低整科成績。在家人鼓勵下,她到培訓中心修讀普通話課程,決心繼續學好中文。後來,時任香港大學中文教育研究中心教學顧問陳偉文得知軒拉的遭遇,連同幾名港大教授與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溝通,決定給予面試機會,最後軒拉成功獲取錄,連同妹妹和幾名非華語學生,修讀漢語學學位課程。
從一竅不通到全班第一
走過本地考試制度,軒拉指一切得來不易。她憶述,2003年入讀胡陳金枝,當時的副校長直言:「學校不會特別遷就你,『你跟到就跟』。」從以英文為教學語言的小學升讀中文中學,軒拉對中文無從入手,古文詩詞和「之乎、者、也」完全一竅不通。
為打好基本功,軒拉中一開始每天讀報,看香港電視劇,聽周杰倫的歌曲,讓生活環境變成中文語境。讀報有何方法?軒拉曾請教老師:「老師說要掌握說話人的立場、時間等因素,更要先看開首和結尾,掌握中心思想。」終於在中三那年,她在芸芸本地生中,中文科考獲全班第一名。
打破沉默 擴闊視點
雖然成績有進步,但「因為怕被同學和老師笑」,軒拉仍然不敢開口講廣東話。直到中四分班,她遇上教口語的徐偉宏老師,「徐老師曾明言對我們(非華語學生)有偏見,後來了解深了,認為我們與一般的學生沒有分別,甚至更乖」,因為徐老師的率直,加上新移民同學接納,她終於打破沉默,「練口語時,由於我的文化、宗教與本地學生不同,所以看事物的角度也不同」,擴闊彼此的視點,互相學習。
事隔多年,軒拉慨嘆香港仍然未有一套完善的中文課程教授非華語學生,她夢想能設計一套課程,讓教師和學生更有效地教與學中文。
教學從聽、說開始
「我在想他們為什麼要學中文?」中史科科主任、中文科教師徐偉宏表示,剛開始教非華語學生中文也難以接受,不知從何入手,直到今天,教學仍是「摸石頭過河」,但徐老師和另一位中文科教師關重靰磳隉A非華語學生的學習動機非常強,教懂他們很欣慰。
剪走旁支 聚焦課文
關重靮出,香港的中文課程從讀、寫開始,但對於非華語學生來說,還未學好聽、講,便要讀課文,是非常困難的,「學英文難在grammar(文法),中文則是字的本身很難」,所以學校從聽、說開始,讓非華語學生以讀音為起點。學校也設課後輔導班,淺化部分課程,「主要目的是要把課文的旁支『剪走』,令學生更容易掌握文章焦點」,教授課文,尤其文言文,也會用圖像輔助,「如『木履』,非華語學生未必會明白,所以會用圖像表示」。
模仿範文 寫出個人體會
關重傴晼A卷二寫作和卷五綜合能力卷,前者要學生滲透中國文化,後者要求即時整合和拓展能力,對於本地生也不容易,對非華語學生更是極大的挑戰。軒拉深明箇中苦G,教授寫作卷時會用仿作的形式,讓學生模仿範文的結構,混合個人的生活經驗,寫出屬於自己的體會。
訪問途中,有學生笑問教師可否直言對中文不大有興趣?關重靰磳隉A對某些學生來說,中文確實不容易,但他們知道在香港找工作,中文更為重要,所以自學性很強。
利用手機App讀課文
關重傮|用手機應用程式幫助非華語學生學中文,如同學遇上讀音問題時,她會把課文朗讀及錄音,經WhatsApp發送給同學;也會教同學如何利用這些科技學習中文,如查網上字典。關重僈{為,本地生自然而然懂得的東西,也要細心地教非華語學生,看見非華語學生慢慢學會自學,叫人欣慰。
軒拉表示,非華語學生的家長很傳統,大多希望男生做生意、女生嫁人,所以不想他們讀書。中五生簡兆文家人希望他接管家族生意,但他堅持不缺席任何補課,更不諱言文憑試很難,但堅信只要盡全力和追隨教師教學步伐,一定能夠奪得好成績。
文、圖:袁志敏